上市公司大股東為何不願持有自己公司股票 

【看中国2017年5月30日讯】這兩天中国財經媒體又在驚呼,中國證監會又出大招,對中国股市大股東的減持制定了新遊戲規則。5月2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即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大股東減持A股的新遊戲規則,公布十條措施。這是繼2015年7月、2016年1月後,中國證監會第三次頒布措施規範上市公司主要股東減持股份行為。

隨後,在中國證監會發布減持A股的新遊戲規則後,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也立即跟進頒布完善減持股票的新遊戲規則的細則。對於這些規定的頒布,市場基本上叫好,認為這有利於當前股市企穩向好,降低中國股市的波動。短期看,可能會如此。但是,本文要問的,「規定」頒布之後,中國股市賣壓現象會減除嗎?中國股市的波動會降低嗎?中國股市會如歐美股市那樣「牛」起來嗎?本文認為,實際結果如何,還得拭目以待。因為,當前中國股市的問題所出臺的政策或規定都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現在中國股市的制度安排下,這種制度規則想讓中國股市好起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很簡單,無論這次「規定」是如何完善,無論這些規定對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董事、監事等利益關聯的交易行為如何進行限制,但是這些制度規定同樣是不完全的,相關利益者要突破這些規定同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只不過增加一點這些人突破這些規則的成本而已。這些上市公司很快就會有新的方式來破解其規則。

現在的問題是為何上市公司的內部人(無論是大股東,還是董事和監事)在公司上市之後要千方百計地減持自己公司的股票?可以說,這些人對公司的信息、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及相關行業的未來發展都瞭如指掌,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公司內部人對自己上市公司的信息是完全的。根據這些信息,他們完全能夠推測到上市公司的近期及遠期的發展及股票價格趨勢。既然這些公司的內部人能夠獲得公司的完全信息,既然這些公司內部人能夠瞭解公司的未來發展及股票價格趨勢,那麼這就意味著,如果這家上市公司真的是有前景,公司的股價會隨時間不斷上升,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上市公司的內部人是根本不願意減持自己手中所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的。比如,騰訊的股票,2004年上市時每股發行價只有3.7港元,而13年後上升到1,400元,上漲378倍了。對於這樣的股票,有哪家上市的大股東或內部人願意大量減持呢?

其實,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董事和監事,之所以在自己公司上市之後都在千方百計地要減持,並非他們的短視,而是他們知道無論是公司的上市還是公司未來走勢,其股票的價格都不可能走好,或根本就不值這樣價格。這就是為何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董事和監事等,一到公司上市後,股票達到可減持的期限,他們都會千方百計地把手中所持有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減持。甚至於不少上市公司在股東、董事和監事,為了減持的目的,不得不一直在突破現有的制度安排。因為,總體而言,這些公司內部人不看好自己的公司。

可以看到,在現有的股市發行制度及市場運行的遊戲規則下,不少企業在A股上市往往都成為一夜暴富的重要途徑。所以,中国各類企業都湧入中国A股公司上市的獨木橋。可以說,中國企業有幾千萬家,能夠上市的公司又是如此之少,所以公司上市往往就成了中国設租與尋租最大和最平常的場所。哪家公司能夠IPO,不僅在於公司實際經營狀態,更在於公司的管理經營層在這種公司上市博弈中的能力。當他們把公司上市層層關卡的審批者養得肥頭大耳時,這些公司的上市就成功了一半了。

不過,這樣的公司上市之後,哪家上市公司的業績不是陡然下跌。所以,不少公司上市之後,無論公司的大股東,還是董事和監事,都會千方百計地減持自己上市公司股票。這也是大股東、董事和監事財富變現的唯一途徑。可以說,儘管「規定」對大股東、董事和監事的股票減持有新的規定,讓這些人減持公司股票增加成本,但是想讓他們千方百計地不減持自己的公司的股票是不可能的。同時,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些人又會玩出新花樣來。

還有,中國的創業板及中小企業板創立之前,我就撰寫過一系列的文章,指出中國當時想學習美國的經驗,如納斯達克市場那樣,讓更多的有發展的前途創新的公司能夠到創業板市場融資到他們所需要的資金,並通過有效的融資市場來發展中國的高新科技企業,來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動力源。但是,中國所建立起來的創業板、中小企業板,甚至於最近玩得紅火的新三板,真正能夠擔當中國經濟創新大任,真正能夠引導中國發展的企業絕無僅有,而真正好一點的上市公司,如騰訊及阿里巴巴等企業則走到國外市場。因為以實際業績的主板市場,不少公司上市都玩出花樣,那麼以預期業績為主導的創業板市場,不是讓他擬上市公司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嗎?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業績從何而來,只有天曉得!

而當中國的企業上市僅是為了圈錢、僅是為了一夜暴富,而不是給股市投資者提供合理的回報時,那麼這些上市公司從還沒有上市開始,就完全處於一種以假象來迷惑市場及投資者惡性循環中。由於制度的不完全性,為了上市,這些公司總是能夠找到破解方式與途徑。所以,儘管「規定」對上市公司內部人減持有一定約束,但實際效果如何不得拭目以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易宪容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