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关键问题未解 中国经济去杠杆脱虚未必向实(图)

 2017-05-30 10:2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货币供给量快速增大造成流动性泛滥,并且金融业快速扩张造成全社会杠杆率大幅上升,经济脱实向虚情况严重。自从中共当局提出包括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后,有经济学家认为,关键问题不解决,去杠杆脱虚未必就能向实。
中国金融业快速扩张造成全社会杠杆率大幅上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5月30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货币供给量快速增大造成流动性泛滥,并且金融业快速扩张造成全社会杠杆率大幅上升,经济脱实向虚情况严重。自从中共当局提出包括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后,有经济学家认为,关键问题不解决,去杠杆脱虚未必就能向实。

从2015年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实施至今社会舆论褒贬不一。目前多数观点认为,本轮金融监管力度的增强以及去杠杆将与过去不一样,因为现在资产泡沫越来越大、社会债务越滚越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边缘,故无论是力度还是时间上都将比过去更加严厉和持久。

信用扩张或紧缩决定了经济运行的周期,自2008年以来,中国开启了信用扩张和加杠杆刺激经济的进程,整体信贷的快速增长和影子银行信贷的井喷,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债务问题的担忧。今年3月底以来,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连续发文强化金融去杠杆。中共政治局近期会议也进一步强调要防控金融风险,控制好杠杆率。

实际上,杠杆的本质就是负债。企业或个人借入资金,投入经营,可以实现以小(少量资本金)搏大(更大的总资产),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加杠杆。所以,只要有债务融资,就会有杠杆。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金融为主,也就是以银行信贷为主,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比最大,所以金融系统中的杠杆很大。

由高杠杆支撑的经济增长速度脆弱性高,容易大起大落,尤其是金融杠杆。这样的增长速度也是不实的增速,只有在经历去杠杆后所实现的增长,经济才能保持稳定和持续性。

5月29日陆媒报导,中国大陆经济学家李迅雷撰文认为,中国金融业过度扩张,全社会杠杆率水平大幅上升,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因此,引导经济脱虚向实符合逻辑。但是,“脱虚”是否就能“向实”呢?社会经济运行的轨迹并非“非此即彼”这么简单。

李迅雷表示,在潜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为了经济稳增长,就得有更大的融资投入,就会有更多的资金脱实向虚,从而引发杠杆水平上升及金融泡沫。

这就带来一个关键问题,中国整体债务越来越大。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债务问题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对于中国总杠杆率水平,海内外有关机构研究得出的数据大致相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评级报告中援引国际金融协会数据,中共政府、家庭和非金融企业构成的经济体系整体债务在去年年底占GDP比重达到256%。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近年来中国总杠杆率的研究结果也处在大致的水平。

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不但显著高于新兴市场105.9%的平均水平,也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88.9%的平均水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仅低于卢森堡和爱尔兰等离岸金融中心国家。

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对中国评级有新解释。5月29日,标准普尔一名高管对路透社表示,在是否改变对中国评级这一问题上,标普目前不认为有举行计划外会议的必要。

自去年3月以来,标普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定位AA-,展望负面,比另两大评级公司-惠誉(Fitch)和穆迪(Moody's)高一级。

上周,穆迪下调中国长期本币和外币发行人评级,从Aa3下调至A1。理由是,在未来数年里,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金融管控努力将有所松动,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债务持续增加。

惠誉上周五也宣布,维持对中国的A+评级,理由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伴随失衡和不稳定因素扩大现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