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会”竞争式的去金融杠杆或引高层不满。(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5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防控金融风险被中共当局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专家表示,中国金融去杠杆的大幕正徐徐拉开。近期,各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发文,竞争式的在各自负责的领域去金融杠杆。这令资本市场感到恐慌,或引起高层的不满。
目前,金融去杠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话题。4月底,习近平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的信息引人关注。该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提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实际上,杠杆的本质就是负债。企业或个人借入资金,投入经营,可以实现以小(少量资本金)搏大(更大的总资产),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加杠杆。所以,只要有债务融资,就会有杠杆。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金融为主,也就是以银行信贷为主,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比最大,所以金融系统中的杠杆很大。
中国的银行本身是个杠杆,它们向资金盈余方(存款人为主)吸收资金,投放给资金需求方(包括申请贷款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向各银行借了钱,用于生产经营,本身也是一个杠杆。于是形成了一个资金链条,其中银行、企业两个环节都形成杠杆。
尤其资产管理是近年来金融机构开展的新型业务,涉及理财、信托、基金、债券、期货、保险等多种产品类型。但这个涵盖庞杂业务的金融服务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规范,滋生出不少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些年资管业务发展较快,若不剔除通道业务,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随着资管业务产品不断包装,透明度不高、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也带来一定的监管难度。
金融系统对一个国家而言,其安全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国的金融系统包含银行、证券、债券、信托等一系列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其中有的业务层层嵌套,例如,资产管理这类业务,造成风险叠加。
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资管项目极易形成庞大的资金池。通过资金池运作,形成同业理财、同业存单、非标资产等,利用期限错配提高收益,以保证刚性兑付。而这增加了资金空转,降低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效率。
对4月以来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态度进行简要梳理可以发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银监会监管显著超预期,股市、债市双双下跌;2、监管层态度和媒体风向有所松动,市场预期监管放松,股市、债市反弹;3、监管层和媒体风向再度趋严,市场预期明显恶化,并且形成了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竞争式去杠杆。
5月11日,中国央行主管的报纸《金融时报》很隐蔽的发布了一条消息:央行近期正在召集“一行三会”加强监管政策的沟通协调、统筹推进。
虽然这句话隐藏在一篇很平淡的新闻稿里,但还是被敏感的分析人士发现了问题。业内人士对此解读称,从措辞看央行并非主导者,否则,新闻稿应该是:央行召集“三会”开会。
这意味着有更高层级的部门或人物来召集“一行三会”开会,来进行“加强监管政策的沟通协调”,高层可能对“一行三会”竞争式去杠杆的做法不满。
近几年,中国经济逐步下行,令实体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恶化。相应地,金融体系面临资产质量下降,坏账风险上升的压力。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撰文认为,维护金融安全根本出路在改革。
徐高认为,快速发展的金融业态与相对滞后的金融监管格局之间产生矛盾。在混业经营的大潮下,中国传统的分业监管格局留下了监管套利的空间。单一监管主体的监管漏洞往往对全局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