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GDP或达1.5万亿 46家央企表态支持

【看中国2017年5月1日讯】4月1日,中共政府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截至4月25日,共有46家央企公开表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46家央企分别属于金融、能源、基建、通信、制造五大领域。其中,金融类共有9家,能源类14家,通信类4家,基建类10家,制造类9家。

首家表态的机构是国投公司,声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区建设”;首家带队调研的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4月6日中国化学董事长陆红星带队前往雄县、容城、安新3县实地调研;首家提出迁入的是中船重工,4月6日中船重工宣布将迁入雄安新区,由此成为雄安新区规划发布后首家明确表态迁址的央企。

一位银行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风控合规的前提下,流程和效率肯定会有所提高。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经济观察报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的测算是:2016年深圳GDP为1.95万亿元,人均GDP为16.74万元/人;上海浦东新区GDP为8,732亿,人均GDP为15.73万元/人;按未来的雄安新区人均GDP达16万元/人,900-1200万的常住人口计算,雄安新区GDP将达1.44-1.92万亿元。

对于雄安新区的建成时间表,管清友表示,雄安新区仍处于规划阶段,未来建设中仍存在较多未知数,如果仅从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角度,在30年内完成,则雄安新区年均投资增速达8%-9%,年均GDP名义增速要达15%-16%。实际建设中,由于前期基数低、投入力度大,雄安新区的建设增速可能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路径。

雄安新区设立之后,各种分析声音随着这个爆炸性消息的推出而展开。很多负面例证被迅速提出,例如,中国至今已经有十几个新区;中国北部的政治生态根本不利于自由市场的充分生长;十年前曾倾注力量建设,也曾有大型国企入驻的河北曹妃甸早已成了荒无人烟的“鬼城”;根据中国的政治生态,五年后这里还能否从国家层面的高度建设还很难说。

新区的建设,不管是多高规格和起点,总是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积累和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投入,才能见到些成效。安雄新区估计需要10-15年的建设,才能初具规模。这是一种可以预见的投资风险。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