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钩沉】北京轶事和故事(一)(组图)
忆海钩沉系列文章之九


老北京的的牌坊,雄伟而壮观。(网络图片)

北京是我生活过半个多世纪的地方。但是在美国,当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问我对老北京的印象时,我却一时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回答。这引起我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些历史见证人,应当客观地,比较全面的向年轻人介绍北京。因为北京的历史太悠久,她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在我的记忆里这个“沉积层”太厚了,内容太丰富,要想全面做个介绍,确实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于是我把我思考过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整理出来,再加上引经据典的佐证,就是这组文章。再说明一点,我文章标题中的“轶事”是指史书不记载的事,失传的事;“故事”是说过去的事,不是写小说,有些大的历史事件是有史书和文献可以作为证据的。

一、北京地名的历史演变

说北京的轶事和故事。得从她名称的历史变化说起。早在远古时期,在今天北京这个地面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存在这儿。大家知道,这里是中国猿人“北京人”的故乡。七十五万年以前,“北京人”就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他们是旧石器早期的人类。大约在一万八千年以前,“山顶洞人”就居住在北京周围的山区里,他们是旧石器晚期的人类。

中国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以后,这里才有地名。据《礼记》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司马迁作的《史记》也有记载“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这里提到的蓟和北燕就是在今日北京这个地理位置上。也就是说,在炎黄时期,这里的地名叫蓟和燕。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西周时期。时间是在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燕国的都城,名曰蓟城。时间是公元前七七0年到公元前二二二年(公元前二二二年秦灭燕)。

到南北朝时期北京的地名叫幽州蓟城。当时镇守蓟城的是魏国的将领刘靖,历史记载他在此屯田种水稻,开渠引永定河水灌溉良田二千顷。

学过中国历史的人,可能还记得,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幽十六州,甘做儿皇帝的故事。那是发生在公元936年的事。这十六州中的幽和蓟就在今日北京的地理位置。

到了辽代,北京才被契丹升为京城(938年)。当时契丹人在北京以北还有他们的故都,因此把幽燕这京城命名为南京(又称燕京)。当时的燕京城位于今日北京的西南。

北宋时这里叫做燕山府(1123~1125年)。金人占据初期,这里也是京城,名字叫燕京。在我写的《养花杂谈》文章中,曾提到的南宋使臣洪皓(hao)的几首词。这洪皓就是在1142年被金人扣留在燕京的。1153年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由上京(会宁府)到燕京,把这里正式定为国都,名字叫中都。

元朝建立以前,金中都在1215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兵攻陷。然后改中都名为燕京。1260年忽必烈称帝以后,又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1264年又改燕京名为中都,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元,1272年改中都名为大都,是为元朝国都。

以后这名称的变化,可能也不是家喻户晓。在此不妨也详细说说。

北京作为明,清两代的国都,到1949年中共建立政权,又作为首都,中间地名又有几次变化。在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时,先定都南京,1421年才迁都北京。在这之前,明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把元大都改为北平府。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后以才改名北京。也叫京师。明末李自成起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攻占了北京城。1644年清朝在这里建都还叫北京。1912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先是定都南京,因为袁世凯当年发动“兵变”强令迁都北京。1928年国民政府曾经设立北平为特别市。1937年汪精卫成立日伪政府,将北平改为北京。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北平恢复旧称叫北京。后来中共在此建都,名字也叫北京。

二、北京历代宫廷,城池建设及破坏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它的西边和北边有天然屏障,西边是太行山脉,北面是燕山山脉。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适合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

前面讲过,辽是第一个在这里建都的朝代,定名南京。辽的南京(燕京)位于今日北京的西南,据历史记载,燕京幅员二十五里,周长有二十七里,城高两丈,宽一丈五,敌楼战楼完备,城有八门,二十六坊。城内有庙会,寺观,手工业,商业发达。在南京城的东北风景秀丽之地,疏凌水系,仿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建造了瑶屿行宫。这就是今日北京城内北海公园最早的工程。

燕京城池,一直到北宋变为燕山府时还是完善的。但是后来被金占领,在金人退兵时,该城就被掠夺一空了。史书记载这时已经“城市丘墟,狐狸穴处,民不聊生”。在金人决定在燕山府建都后,金人又攻破了北宋都城汴梁。俘获徽,钦二帝,把战利品(宋帝、皇太后、官吏、侍从、技艺工匠、宫廷财物、宝藏、库存等等)连人带物一起押运到燕京。

金朝的中都是仿照宋朝都汴梁城,在燕京旧址建立起来的。这个中都是什么样哪?据历史书籍记载,城凡三重,外城东、南三面向外扩展三里,北城墙未移动,周长为三十七里,城墙每边三门,东曰施仁门、宣骊门、阳春门;南曰景凤门、丰宜门、端礼门;西曰丽泽门、颢(huo)华门、彰义门;北曰会城门、通玄门、崇智门。城内分设来宁馆、会同馆,接待宋朝和西夏的使臣,都城正中为皇城,宫殿建筑九重,三十六殿。皇宫居于正中,内城之南,东边建太庙,西边建尚书省。城内之西有:同乐园、瑶池、莲瀛、柳庄杏村等游乐场所。城外还建有四个子城,史书称子城是“戊楼之所”,用现在人的白话说就是驻扎军队的营垒和箭楼。

中都是海陵王在世时建的,他死后,完颜雍继位是谓金世宗,他在位时是金的全盛时期,中都皇宫是世宗以后的皇帝享用的。1179年(金大定十九年),在中都城的东北辽建瑶屿行宫的基础上,金又兴建大宁宫(万寿宫)。此宫环湖而建,这个宫苑的建筑有:横萃殿、宁德宫、瑶光台、琼华岛、瑶光楼。在瑶屿叠石造山,修建广寒殿,湖命名为西华潭,瑶屿改称琼华岛,这就是今日北海公园的基础。到后来因经常受到蒙古帝国军队的侵掠,在1214年金宣宗迁都汴京(汴京在今日开封地址的下面,被黄河泛滥湮没了)。1215年蒙古军攻破中都,宫廷被烧毁。

忽必烈称帝后,在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开始修燕京旧城和琼华岛。在琼华岛废墟的基础上建造了广寒殿。1267年决定放弃金旧城,另建新城。按新城规划,城市位于金旧城的东北部,以琼华岛大宁宫为中心。1264年元定都在此,将燕京改名为中都。1274年宫阙建成。据元史记载:宫城(大内),左为星拱门,右为云从门。东墙有东华门,西墙有西华门,北墙有厚载门。宫墙四隅有角楼。宫城内南以大名殿为主,北以延春阁为主,合为前殿后廷。宫墙北面有御苑,西邻太液池(今称北海),太液池西峰有隆福宫,兴圣宫。琼华岛命名称万寿山(万岁山),位于太液池(辽称西华潭)中,万岁山以南为园坻小岛,岛上建仪天殿(即今日北海团城)。环绕宫城及隆福,兴圣二宫,修建皇城。皇城城墙称谓萧蔷(红门阑马墙),大内周围约二十里。皇城之外再修大城。1276年大都城初步建成。1285年大都城建竣工。这时的大都城呈长方形,外廓周长五十七里多。

南城墙在今日北京城东,西长安街南侧。北城墙在今日的德胜门与安定门以北五里。东城墙在今日东直门一线。西城墙在今西直门一线。北面城墙有城门两座,东曰安贞,西曰健德。其余三面各有三门。东面三门自北向南曰光照,崇仁(位于今日东直门位置),齐化(位于今日朝阳门位置)。西面城墙三门自北而南曰肃清,和义(位于今日西直门位置),平则(位于今日阜成门位置)。南面城墙有三门,中曰丽正,东曰文明,西曰顺承。全城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九条。皇城萧蔷外为居民区,划分为五十坊。城内贸易市场有:积水潭斜街市,西羊角市,旧竖立枢密院角市。城中有中心之台。台后有鼓楼、钟楼。齐化门内有太庙,平则门内有社稷坛。大城四隅有角楼。城墙外侧相隔同等距离建有墩台,城墙外有护城河环绕。

元大都城建成后,金中都的旧城墙在1288年就被拆毁,用于填埋沟壕。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命中书右丞徐达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徐达的军队在洪武元年攻大都,明军在齐化门填壕登城,元顺帝弃城仓皇出逃,大都在被明军夺取以后,改元大都为北平府。元大都皇宫在明军占领北京后已经被朱元璋下令拆毁。在这以后,明朝便开始改建大都城,新建城垣。将元大都安贞门改为安定门,建德门改为德胜门,崇仁门改名东直门,和义门改名西直门。1371年北平地震后,改建北城时,废弃了元大都北城墙,将新建城墙向南收进五里。并废光熙,肃清二城门。这被废弃的元大都北城墙就是今日德胜门外的土城。1370年朱棣被朱元璋封为燕王,1379年燕王府在北平府建成,这是明朝在北京建的第一个王府。明史记载,燕王城四门,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门楼廊庑二百七十二间;中曰承运殿十一间,后为园殿,次曰存心殿,各九间,殿及两庑共一百三十八间,殿后三宫。整个殿共八百一十一间。1380年燕王朱棣坐镇北平。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已经找不到遗迹了。当朱棣当了皇帝,在永乐四年(1406年),他便派大臣调集工匠,到南方各省采木备料,仿照京都(南京)皇宫着手建立新皇宫。同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北京。明朝的紫禁城并不是在元皇宫的原址,而是向南移了。其规模与元皇宫相当。紫禁城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建有殿宇1630座。这年宣布定都北京,并命自永乐十年开始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

明朝自1421年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在太液池东建宫紫禁城并向南面拓宽水系,形成中南海与北海,均纳入皇城范围。1436年明英宗时开始修京师九门,开挖南海,建瓮城、箭楼、角楼、牌坊,并将原来的土建城墙用砖包砌,将护城河的木桥改为石桥。三年以后,九门城楼竣工。遂改丽正门为正阳门,文明门为崇文门,顺承门为宣武门,齐化门为朝阳门,平则门为阜成门。各城门外立牌楼,城四角立角楼护城河砌以砖石。

明世宗时,在1553年修筑北京外城当年完工。外城由正南一面城基东西包角,东折转北接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共计二十八里。命正阳外门为永定门,崇文外门为左安门,宣武外门为右安门,大通桥门为广渠门,彰仪门为广宁门(广安门)。外城东西和西北两隅各有一门,称东便门和西便门。内外两城共有垛口两万零七百七十二个,垛下炮眼一万二千六百零二眼。

朝明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皇宫的建设,工程浩大,传说是由蒯祥主持施工。有人查阅历史资料证实,工程总设计师是蔡信,施工总指挥是吴中,材料加工总设计师是陆祥,他是一个技艺精湛的祖传石匠。木工项目总设计师是蒯祥。我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客观,因为蒯祥的父亲曾是南京紫禁城的总设计师。至今北京长安街南面有个叫台基厂的地方,那里是北京市市政府和团中央所在地,清朝时是几个王府,明朝时就是个建筑工地的备料加工地方,台基厂,就是加工皇宫宫殿基础石料的工场。

元大都城是长方形,明朝北京建成后,外形是凸字形。这凸字的上半部分就是内城,内城中有中城(皇城),中城内包容了北海,中南海以及紫禁城。中城的北门叫北安门,南门叫承天门。承天门南正对内城的正阳门。外城就是凸字形的下半部分,也就是说,外城在内城南面。明朝北京城建成后,城市的平面图是轴对称的,对称中心轴就是从北面的北安门向南画一条线,向南延伸至承天门、正阳门、永定门。需要说明的是,北安门就是明朝皇城的北门,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51年)改称地安门。到民国时地安门两侧的城墙被拆除,到中共统治北京后,在1954年这座皇城后门以及它附属的雁翅楼(皇城后卫哨所)就被全部拆除。因为地安门和天安门是北京的地理标志,近年来民众和学者怨声载道,要求恢复重建,当局已经在2013年重建此门和雁翅楼。明朝的承天门就是皇城的正门,清朝顺治八年改称天安门。

现在,我们把明朝北京的城门楼数小结一下,内城城门共有九座,北面城墙有德胜门、安定门;东面城墙有东直门、朝阳门;南面城墙有正阳门,其东面是崇文门,其西是宣武门。西面城墙有阜成门、西直门。外城城墙共有七座城门,即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宁门、西便门。皇城有八座门,即:大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承天门、端门、东安门、西安门、厚载门。紫禁城四座城门,即:午门、玄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1644年明末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时,北京的城池基本没有被破坏,但是不久李自成征讨吴三桂失利,吴三桂引清军追来,李自成起义军焚烧了皇宫,带上金银财物仓促退出了北京。清多尔衮率军入京后。决定在此建都,立即着手重建乾清宫。当年清顺治皇帝由沈阳来到北京,颁诏天下,定都北京。

清廷规定北京的驻军和旗人居民分城居住,八旗居住内城,正黄旗在德胜门内;镶黄旗在安定门内;正白旗住东直门内;镶白旗住朝阳门内;正黄旗住在西直门内;镶红旗住阜成门内;正蓝旗住崇文门内;镶蓝旗住西直门内。汉民等居住外城。


老北京的古城门,早已被中共拆除。(网络图片)

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承天门竣工,改名天安门;改年将皇城北门北安门改名为地安门。这年还在明朝时坍塌的琼华岛广寒殿遗址,建白塔。白塔顶是当时北京城内最高点。顺治十二年将紫禁城后山(煤山)赐名为景山,赐西华门外台为瀛台。顺治十三年,乾清宫、乾清门、坤宁宫、坤宁门、交泰殿、景仁宫、永寿宫、承干宫、翊(yi)坤宫、钟粹宫、储秀宫等竣工。

天安门外面的七座汉白玉石桥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建的。1695年重修太和殿。1697年扩建坤宁宫,修了东西暖阁,重建了承干宫、永寿宫。随后又建了文渊阁、紫光阁前廊。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开始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在位期间还整修了什刹海,1708年在承德完成了行宫避暑山庄的建设,康熙帝亲自为山庄内三十六景题诗。在北京西北郊开始兴建圆明园。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就是在康熙五十四年来到北京的,他得到康熙重用,担任宫廷画家和建筑师,他参与了圆明园的设计和修建。

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建清漪园(今颐和园),将瓮山改称万寿山,瓮山泊命名为昆明湖。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顶修建五个亭,就是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富览亭辑芳亭。1756年在北海东岸建画舫斋、濠濮间,在瀛台及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堆砌山石。

圆明三园是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竣工的,这三园就是圆明园、长春园、万寿园。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紫禁城内的宁寿宫建成。1799年乾隆皇帝死于养心殿,嘉庆皇帝亲政。在嘉庆年间,乾清宫、交泰殿曾失火烧毁,又新建。嘉庆帝还重修了清漪园内的惠山园,改名为谐趣园。

清漪园在道光年间因国力衰竭而渐荒芜。后来在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率后妃宫眷及王公大臣从圆明园逃往热河。清漪园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圆明园内的文物,珍宝也被抢掠一空,圆明园附近的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也遭掠夺。这些皇家园林均被联军放火烧毁。这是世界文明史上极为罕见的暴行。

同治年间曾力图重修圆明园,开工后因国力不支,又停工。光绪十四年(1888年),帝下诏重修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两年后御史吴兆泰奏请停修颐和园工程,这本来是利国利民之举,却遭到了惩处。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慈禧太后操纵下,光绪皇帝决定颐和园用款由海军专款项下挪垫。并且还借用了外交出使费用来修颐和园。颐和园完工后,成为慈禧和光绪帝的游乐场所。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和光绪向西逃亡到西安。当年,八国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三日,李鸿章与联军议和,联军才退出北京。到1900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后,联军才全部撤出北京。

1900年以前,北京的城墙及城楼都是完整的。可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驻扎在天坛,联军为运输方便修铁路。英军扒开了永定门东侧外城城墙和天坛坛墙,将京奉铁路的终点站修到天坛。1901年又延至正阳门东,就是前门火车站。英军还将东便门南的外城东城墙扒开,修建了东便门至通州的铁路。从此开了人为的破坏北京古城墙的先例。

在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时期,1924年日伪满政府在城墙上开辟了和平门;1937年开辟了建国门(启明门)、复兴门。这些门其实就是为交通方便在城墙上扒开的豁口,没有城门楼建筑。皇城城墙除了南面和西南保留了一段外,其余均被拆除。至今在北京还有东皇城根,西皇城根这两个街名,就是在当年东、西皇城城墙的跟前。

到中共掌权后,在五十年代外城城墙被彻底拆除。内城城墙自1953年开始被拆,到“文化大革命”后期,以修地铁为由,内城城墙被彻底拆除。


北京故宫紫禁城。(网络图片)

我记得在五十年代初期,北京城内有四牌楼,即: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为什么叫四牌楼?就是在交叉的十字路口,每面路口都有一座可以通行的牌楼。紫禁城北门景山前街的中央军委驻地大高玄殿有三座琉璃牌楼。北海公园南门外的团城旁边,有汉白玉北海大桥,桥的东面,西面各有一座非常壮观的牌楼,东面叫金鳌,西面叫玉蝀,那时我上中学骑自行车天天路过这些地方,记忆尤深,现在“三座门”和金鳌玉蝀牌楼已全无踪影。记得五十年代北京城墙上被开的豁口有:大雅宝胡同豁口、北门仓(今东四十条)豁口、鼓楼大街北豁口、新街口豁口、官园西豁口、松鹤庵胡同豁口等。记得西四牌楼、东四牌楼是在1954年冬天被拆掉的。当年被拆的还有长安街牌楼、东交民巷牌楼、历代帝王庙的景德坊。1953年外城的左安门、右安门被拆。广渠门是1955年被拆的,永定门是1957年被拆的,朝阳门是1958年被拆的。自1965年到1969年内城的城门和城墙被陆续拆掉,城门楼也被拆,如阜成门、宣武门和东直门是1965年被拆的;崇文门是1966年被拆的;安定门和西直门和北京西南角箭楼是在1969年被拆的。内城护城河的东、西、南三面均被加上盖,改为暗沟了。老北京有好多地名,是根据历史功能或地理特点起的,比如积水潭、菜市口、国子监等。但是当年北京妇产医院地址在骑河楼。现在的北京人就会纳闷,这里哪有河?其实早就时过境迁了。

牌坊,牌楼是元、明、清时期,北京城内的地标。坊是城内划分地域的单位,据史料记载,元大都皇城外居民区划分为五十坊。明朝北京分四个城区二十六坊,清朝五个城区二十六坊。也有的资料说北京皇城有六坊,即东安门外三坊:保大坊、仁寿坊、明照坊。西安门外三坊:积庆坊、安福坊、小时坊。内城有二十坊。外城有八坊。坊以下是街道名,老北京每坊都有坊门,或称牌楼。牌楼建筑非常精美,例如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东单的牌楼均为四柱三门七楼,四根支柱下面有一米多高的汉白玉大柱石,各柱顶部有前后倾斜的支撑戗(qiang)柱一根。原来正阳门牌楼是五间六柱三楼的大牌楼,可惜在1955年就被拆了。在神路街东岳庙门前,有座三间四柱七楼的牌楼。牌楼按建筑材料分,有琉璃瓦的,有石质的,有木质的等。

牌坊和牌楼是有区别的,牌坊没有带斗拱和屋顶的“楼”;牌楼则有“楼”。北京在1949年时有各种牌坊,牌楼120座,到如今所多半毁于中共统治时期。牌楼按功能分有街道,桥牌楼,有庙宇寺观牌楼,有陵园祠堂牌楼有历史纪念牌楼,有学堂书院牌楼等。街坊牌楼是数量较多的一类。现在如果有人要想看牌楼、牌坊,只能到旅游景点去看,如颐和园东宫门外有座三间七楼的大牌楼。景山寿皇殿前的牌楼是三间七楼。国子监牌楼是一间二柱三楼式的琉璃牌楼。十三陵有石牌坊。

在清以前,北京天安门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北京的民居建筑物高度不允许超过天安门。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古代民间建筑,也就是毛泽东说的北京旧房子,没有高楼大厦的原因。

中共拆北京城墙,扒城门楼,毁坏中华文明历史古迹,第一历史罪人当属毛泽东。因为五十年代第一部《中国建筑史》的作者,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始人梁思成,曾经担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他和建筑家陈占祥在1950年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被否定后,他就为保护北京历史古城四处奔跑游说。他在一篇《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文章中描绘了他对北京城墙的改造意见:“城墙上的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草地,种植草花,再放些园椅。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息。秋高气爽时节,登高远望,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文化馆或小型图书馆、博物馆、茶点铺;护城河可以引永定河水,夏天泛舟,冬天溜冰,这样的环城立体公园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是多好的建议!但是,北京当权者不敢采纳。而且在反右中将陈占祥打成右派,梁思成被批判为保守派。为什么?据原北京市规划局负责人周永源回忆,他说“毛泽东指示要拆城墙,彭真很为难,尽管彭真和北京市委在城墙问题上受了责难,但城墙无论是保留或拆除,但城门楼要留下,将来可以看出北京城的轮廓”。上面对北京市当权者的责难,就是来自毛泽东。梁思成伤心的流着眼泪说“在北京市改建过程中,对于文物建筑的那样粗暴无情,使我无比痛苦,拆掉一座城楼仿佛挖去我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梁思成的夫人,清华大学教授林徽因找市长辩论说:“你们拆的是有800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总有一天你们要后悔的,等你们后悔的时候,你们就盖假古董”。

我们再看看毛泽东当年是怎么说的: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北京,开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还讲“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1958年3月,毛在成都会议上说:“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毛还批评要求保留北京古迹的人,他说:“古董不可以不好,也不可以太好,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于是北京市在1958年9月下发了《关于拆除城墙的决定》。

虽然上面发了文件,但是这种不尊重历史,不尊重科学的瞎指挥,下面执行起来就不会符合当权者的一厢情愿。这是因为拆城的工作量,他们没有进行计算,也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拆城的工作量相当大。有人估算,光城墙砖就有40万立方米,土方约460万立方米,尽管上面用行政命令,动用了军队,中央部门机关人力物力,到1965年北京地铁开工时,城墙还没有拆完。

谈到北京的城楼,在城内有两座楼不可忽视。它们就是鼓楼和钟楼。这都是明朝修建的属于负责报时辰的衙门管的。到清朝仍然发挥作用。老北京人有句话,叫“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说的就是北京鼓楼,钟楼撞鼓敲钟的声音。早晨击鼓撞钟叫“亮更”,中午击鼓撞钟叫“午更”,晚上击鼓撞钟叫“定更”。

北京明清皇宫是在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后,收归国有,经过筹备,在1920年10月10日紫禁城建成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后来中共政权在北京建都后,仍为故宫博物院。在“文革”期间,曾经闭馆五年,才使紫禁城建筑和大量文物免遭破坏。明永乐年间建的社稷坛,民国时改为公园,1914年开放时称为中央公园,后因孙中山的灵枢曾在此停放,在1928年改称中山公园。明清两代的皇家祖庙是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民国时期也改为公园,1924年名为和平园,中共掌权后在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时的皇家宫苑在中共进驻北京后,中南海改成了中央政府所在地,毛泽东就住在中南海丰泽园。北海及其周边建筑包括团城、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白塔等改成北海公园对外开放。始建于乾隆年间的清漪园,在光绪年间重修以后改称颐和园。在民国初期曾为溥仪私家园林,1914年曾对外开放过。后来收为国有,1924年改为公园,1949年曾被中共中央党校圈占。退还后于1953年又对外开放。

忽必烈当年建大都是以青山为中心的。青山是金朝在建太宁宫时开挖华潭(今日的北海),用挖出的泥土堆积成的一个人造土丘,它是在金皇家园囿北苑内的。明代开挖紫禁城筒子河,又将挖出的泥土堆积在这儿,取名万寿山,当时还在这里堆积过煤,故俗称煤山。到清朝顺治十二年,就改称现在的名,叫景山。景山处于元、明、清三朝都城的中轴线上,是皇家御园,园内的建筑设施是供宫廷服务的,比如举办祭祀、演戏、办官学等。现在的景山前街就是从紫禁城通往景山的御道。民国时期1928年改为公园。中共进京后,景山在1955年以前被军队占用。1955年改为北京市少年宫。

天坛是明清两朝祭天,祈谷祈雨的场所,里面的园丘,皇穹宇,祈年殿等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918年辟为公园对外开放。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和太岁诸神,举办亲耕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先农神坛、宰牲亭、观耕台等。1916年辟为公园,1936年改为体育场,1949年至1997年被学校和研究单位占。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每年夏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内有方泽坛等建筑,1925年辟为公园。

傅作义是中华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经代表民国政府接收日本投降书,也是曾对北京市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作出贡献的国民党将领,在国共战争中共兵临城下的决战时刻,他屈从中共不战而降,尽管大节有亏,但是在客观上确实暂时保护了濒临毁灭的古城。

北京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她集中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艺术的精华,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最高水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当年对北京城市规划意见是有预见性的。他曾写文章说:“北京是五代之都,是个古代文化建筑集中的城市,不宜发展工业。最好像美国首都华盛顿那样,是个文化中心,风景优美,高度绿化。而北京的大批名胜古迹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城市”。他还提出要把北京整个当作一个大的博物馆来保存。时间和实践证明了他是对的。不管现在北京当局承认与否,他们确实应了林徽因说的“等你们后悔的时候,你们就盖假古董”的预言。记得在五十年代初期,金中都遗址还有残迹,但是到今日,那里除了人为修建的几个现代雕塑和遗址标牌外,什么残迹都没了。又比如,永定门城楼,是在1957年被中共拆除的,2004年又建了一个“假古董”,摆在那里让游人参观。毛泽东死后,中共效仿苏联将列宁墓建在克林姆林宫旁的做法,在1976年建纪念堂,将毛陈尸天安门广场,这个陈尸地点就是原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的遗址,中华门是在1959年被中共拆毁的。中共魔头江泽民上台后,又在北京建鸟巢体育馆,大裤衩央视大楼,在天安门以西,建了个水中坟墓(巨蛋)似的国家大剧院等等,这些建筑真给这个历史古城大煞风景,给中国建筑史抹黑。

本文留言

作者园丁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