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饭局,很可能是场假饭局(图)
那个发布穿山甲饭局的年轻人,就是一个特别单纯的人。(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7年2月9日讯】总有一些超出我们想象的事情,在现实中悄然地发生着。
比如,“把客人邀请到办公室煮国家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吃”这个刷屏的故事,如果没有人有图有真相地发布出来,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
客人“有图有真相地发布了微博”(网络图片)
当然,更超出我想象的,不是“官员把客人邀请到办公室里煮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吃”,而是吃完后,客人还“有图有真相地发布了微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超乎寻常的举动,我无论如何无法抵达那条微博里的“现实世界”。
当然,这一切也可能是假的。比如,目前,有关方面已经澄清,照片里根本没有某某局的官员。也就是说,可能,那个年轻人跟假官员在办公室吃了一顿饭,甚至吃的也是假穿山甲。如今,那个年轻人,已经删除了所有微博,只剩下网友的截图,共大家“凭吊”穿山甲。
对于挖掘出到底是哪个官员把客人邀请到办公室吃穿山甲,我是没有兴趣的,因为,以如此偶然的方式,以如此小概率的方式,揭露出一个真相,除了证明了现实的魔幻之外,并无什么意义。现实的魔幻,并不稀罕多这么一个证据。所以,我不像很多人那样,翘首以盼调查结果。这件事之所以吸引我关注了几天,是因为它反映出了如下几个道理——
道理一:“单纯”的人,是可怕的。
这个道理,在《皇帝的新衣》里其实已经讲过。在大街上目睹皇帝新衣的臣民们,看着皇帝的裸体,达成了一种“共识”:皇帝穿着华美的衣服。在这样的共识之下,现实呈现出了这样的和谐:皇帝认为衣服漂亮,臣民认为衣服漂亮。大家都假装相信同一个谎言,于是,谎言就不再是谎言,而具有了真实性。可怕的是,那个小孩,那个单纯的孩子,他戳破了谎言。于是,一片大乱,和谐顿失。
那个发布穿山甲饭局的年轻人,就是一个特别单纯的人。邀请他吃饭的人,一定相信不可能他会把饭局拍照并且公开发布。你想,既然把你带到办公室里吃美味,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极为私密的饭局,稍微有点脑子就会守住这个秘密啊。可是,邀请者低估了这个年轻人的单纯。直到这个年轻人面对汹涌的舆情,还发了一条微博表达了自己的不解:“你妹的,不就是吃了顿饭吗?至于吗!”
这是我在网上见过的江湖上“最单纯”的年轻人,我甚至怀疑,如果有人请他大保健,他可能也会在微博上直播。他仿佛生活在真空中,纯洁得仿佛一个婴儿。这样的人,太可怕了。他幸亏是以港商的身份行走江湖,否则,早就被“淘汰”了。
道理二:没有逻辑的事情,难以掌控。
这个道理,类似于蝴蝶效应,却不具有蝴蝶效应的逻辑。
广西方面的有关人士,无论如何想不到,2015年夏天的一场莫名其妙、不知真假的饭局,会成为他们鸡年开年最大的“不吉事件”。
那条微博,已经发布一年半了,静静地躺在网络上,无人关心,就像没有被发布过一样。这条信息,几乎毫无任何可能引发一场风暴。也就是说,那次饭局即便发生了,但理论上是不可能被饭局以外的人知道的。可是,却因为毫不相干的一个别人的婚宴,而引发好事者以“穿山甲”为关键词搜索,把那条沉睡的微博打捞了出来,从而把那场当事人早已经忘掉的饭局给打捞了出来,引发了一场舆情。
别人的婚宴,与办公室里的饭局,毫无逻辑关系,前者却引爆了后者。
这其中的道理,在“蝴蝶效应”的道理之上,还有更深一层的道理。一个微小的细节“隐患”、“伏笔”一旦埋下,可能永远没有可能引爆,也可能下一秒就会引爆。一次轰然倒塌,看似永远不可能,也可能下一秒就会发生。
一场发生在办公室里的饭局,在一年半之后因为一个遥远的地方的婚礼上食用穿山甲而曝光,逻辑在哪儿呢?毫无逻辑可言。没有逻辑,就无法预测,就不好掌控——现实,就是这么不可控。所以,那些拥有巨大权力的人,切不可过于自负,以为一切尽在掌控。换个角度,那些自以为强大的人、势力或者力量,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最脆弱的部位在哪儿。
道理三:做坏事没被发现,就相当于没做坏事。
这个道理,好像不需要论证。如果做坏事没被发现,就相当于没有做坏事,如果欺骗没被戳穿,就等于没欺骗,所以做坏事者致力于坏事不曝光,所以欺骗者致力于戏法不被识破。
如果你认同“做坏事没被发现,就相当于没有做坏事,欺骗没被戳穿,就等于没欺骗”,那么你就会顺便认同,吃穿山甲并不重要,让外人知道吃穿山甲才重要。所以,广西方面最近的麻烦,本质上不是因为一年半以前的那个饭局,而是,因为一年半后有人知道了那个饭局。
换个角度说,所谓岁月静好,极可能是岁月静好的假象没有被戳破。
在某些时候,你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假的世界之中——突然发现你听到到的某些口号,看过的某些报道,读过的某些书本,可能只是营造岁月静好的手段。
是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很多假的东西,可能你终生都不知道是假的。比如,按照目前官方披露的信息,那个在微博上发布“穿山甲饭局”的年轻人,很可能参加了一场假的饭局。
最新报道说,贯穿整个事件的穿山甲是真穿山甲还是假穿山甲,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