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3个月针对国企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签约额已高达3270亿人民币。(网络资料图片)
【看中国2017年1月27日讯】中国近3个月针对国企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签约额已高达3270亿人民币。有评论认为,不管中国当局如何美化宣传对国企的“市场化债转股”,都挽救不了经营不善的国企,也改变不了银行坏账无法偿还的事实。
美联社1月25日报道说,在国企减债问题上,中国正面临着政治意愿的冲突。中国领导层一方面希望从自由市场竞争中获得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又想确保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为确保“金融稳定”的目标,中国当局不愿让任何国企破产,银行的债务负担不断变重。报道举例说,中国政府上个月通过债转股的办法,注资挽救了欠债600亿人民币的国企“中钢集团”。
大陆媒体的相关报道称,截至2014年12月中钢集团及所属72家子公司债务逾1000多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近750亿元,涉及数十家银行。去年12月9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六家银行与中钢集团正式签署债务重组协议。中行官网消息显示,中钢债务重组采取“留债+可转债+有条件债转股”的模式,分两阶段实施。在第一阶段,对本息总额600多亿元的债权进行整体重组,分为留债和可转债两部分。第二阶段,在相关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转债持有人逐步行使转股权。
报道说,过去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债权直接转化为股权,进入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体系,其中实际上是多重打折,对银行客观上造成很大损失。而中钢这次债务重组,设计了先期可转债和后续有条件债转股的重组方案,开创了中国大型央企债务重组的新范例。与以往不同,此次中钢债务重组实施的是市场化债转股,表现为有条件、有步骤、有比例实施债转股。对于中钢来说,承担着要把企业做好、恢复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责任;对于银行来说,确保了其债权的稳定,但也要督促中钢搞好经营,这样就确保了权利与责任相匹配。
现在美国的经济学者何清涟认为,不管中国当局如何美化宣传对国企的“市场化债转股”,都挽救不了经营不善的国企,也改变不了银行坏账无法偿还的事实。
“中国的债转股,每一次都是中央玩障眼法,搞多一点把戏,然后三转两转,把银行的烂帐从账面上转没了就行了。到最后反正是中国央行发钞票,社会买单,用通胀来解决问题。”
中共党媒1月16日报道,自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债转股合作协议签约额已经至少达到3270亿元人民币,涉及煤炭、钢铁、有色、交通运输等领域的27家国有企业。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参与了债转股项目。
对于用中国近来针对国企的大规模“债转股”风潮,美国西东大学商学院教授尹尊声评论说,
“实际上是企业欠了银行的债,把银行给套住了。通过债转股,等于把这笔债抹掉,给银行股权。假如这个企业是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你的股权值多少钱?你这个由债转股,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市场的交易,按照实际上的价值来进行交易,这就变成一个大问题了。”
北京“央广网”1月24日报道,2016年中国整个债券市场违约79只,违约金额403亿,增速非常高,比2015年多220%。债券违约的不仅有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甚至是央企,其中国有企业违约比例占比最高,达到400亿的40%。按照目前的违约概率,预计2017年可能会有100只左右的债券、500亿左右的金额出现违约风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唐风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