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两次发声保外储 管制购汇引民众恐慌(图)


管制个人购汇将引发民众的恐慌。(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7年1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在2016年最后一天,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两次现身发表讲话颇有深意。讲话中周小川极其重视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可见保外储的意愿大于保汇率。近期从中国央行新措施和官方学者的发声可以看出,管制个人购汇将引发民众的恐慌。

关于外汇储备周小川2016年末重磅发声

在2016年最后一天,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两次现身发表讲话颇有深意。一次是发表新年致辞,另一次是考察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外管局)。而在这之前的两个月内,却鲜见周小川的公开活动。

在新年致辞中周小川表示,2017年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推进关键性改革,重点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服务;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央行众多分支机构中,周小川选择考察外管局,显然是对其重视。在外管局周小川表示,2017年要围绕外汇储备维护国际收支的基本职能,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工作。

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公布的2016年11月底外汇储备余额环比减少691亿美元至30,516亿,是2011年3月时隔5年零8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本月初央行将公布12月底的外汇储备余额,如果确实出现跌破3万亿美元的情况,将进一步给外界留下中国经济前景不透明的印象。

再从周小川发言“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周小川极其重视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而在这次考察中,刚上任央行副行长的殷勇也陪同,他同时还是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主任。他是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同门师弟”,被业内称为“外汇储备操盘手”,外界对其上任央行副行长有诸多猜测,其中之一就是其管理外汇储备的才能。

保汇率还是保外储

周小川的此次考察对外汇储备的表态再次引起外界猜测,保外储还是保汇率。而在此之前,还一度有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的争论。中国央行曾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开辟专栏表示,这两种观点都凸显各自领域的风险,而且也都不是好的做法。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前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关于“面对人民币汇率贬值,最关键的问题是保外汇储备,而不是保汇率”的观点引起市场诸多关注。

余永定表示,汇率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如果死守住汇率的话,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当外汇储备跌破门槛的时候,贬值压力更大了。

有专家认为,如果投资者预期汇率会下跌,就会把本币换成外币。这将直接带来外汇储备的下降;外汇储备的下降作为一个信号,又会反馈给投资者,强化汇率下跌的预期,促使他们加快资金外流,而资金外流又会进一步加快本币贬值。如果外汇储备迅速下降,会造成金融危机。

保外储及限制个人购汇将引发民众恐慌

而在2016年12月30日,中国央行发布的《关于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以人民币计价的大额跨境交易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标志着中国资本管制的寒冬已经来临,资本相对自由流动的时代已经结束。因为该管理办法实际上降低了外币取现的额度,提高了取现的门槛。除了换现钞受限之外,汇款到境外也受限,客观上增加了汇款成本和难度。

据官媒报道,官方学者称,“央行人民币负债存量达到了21万亿美元,但外储仅3万亿美元,所以必须严格精准管控跨境资金流动。对于不合理的,纯粹是预期人民币会贬值而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的投资需求,应该坚决遏制住。”

这被各界解读为将遏制百姓个人购汇的信号。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认为,个人5万美元购汇总量对外汇市场冲击力有限,并没有限制的必要,一旦缩减反而会引发市场贬值预期的恶化。

谢亚轩强调,要想降低资本流动的短期大规模冲击,更应从约束机构行为入手,而非限制个人购汇,如果误判而限制个人购汇,可能不仅没有真正管住资本外流的主力,反而恶化整个社会的汇率预期,引发恐慌。

据谢亚轩估算,2015年以来,个人购汇总额在600-1200亿美元之间,其中有四分之一可能在2017年1月集中购汇,金额在150-300亿美元之间。虽然规模不小,但考虑到时年度购汇额度的一次性释放,规模并不算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