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他人毒心起 下场有多惨?(图)


同侪之间难免相互竞争,出现吃醋、妒嫉之事实属正常,但总不能让这些负面情绪淹没了理性,应试着转为正向的进步力量。(图片来源:Pexels)

上初中时,我班里有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名。班里有一个男孩子,和我是邻居。他对学习好的女孩子非常妒忌,经常给这个女孩子制造一些麻烦。记得有一天,我邀请这位邻居来家里玩儿。等他走后,我惊讶地发现他看过的影集里同学合影照片中,那个女孩子的头部都被用水彩笔涂得通红。

妒忌者心眼小 为典型

于是这关于妒忌的记忆就和那刺眼的红色一样鲜明。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些可笑。不过,这也只是小孩子的嫉妒心引发的恶作剧而已。但是拥有强烈而偏执的嫉妒心的人,一旦拥有能力或大权在握,被其妒忌的人,遭遇的可能就不仅仅是被涂照片这种小儿科了。偏执的嫉妒会使人变得恶毒,在妒忌心的驱使下,失去理智人往往会由暴怒,进而转向恶毒,甚至残暴。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因嫉妒心而闻名的“人物”。最典型的妒嫉故事莫过于庞涓的事。

此外,大家有时也会提及周瑜,说他气量狭小,妒嫉孔明。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恐怕是老百姓最熟知的。大家都认为,周瑜是一位年青得志、文武双全的雄才,二十四岁就被授予建成中郎将,三十四岁率军破曹,以少胜多,取得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可是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好胜心太强、心胸狭隘、嫉妒贤能。对于才能胜过自己的孔明,总是耿耿于怀,伺机陷害。不过,身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的《三国演义》,只是罗贯中编纂的小说,不是真实的历史。可是,大家却总是把小说视为史实,将虚假不实的故事套用在历史人物的身上,误解了真正的英雄。

所以,还是来说说妒嫉心强烈的庞涓吧。

庞涓因妒忌起毒心 孙膑忍辱复仇

庞涓的嫉妒心十分强烈。春秋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曾同拜于一个师父的门下,各有所长。但庞涓在出道之后,已是魏国的将军了,仍嫉妒着孙膑,怕孙膑的才情胜过自己。于是,他就生了狠毒的心,骗孙膑赴约,挖其膝盖骨,再墨型刺脸,置其于囹圄。从此,孙膑“疯疯颠颠”的,已站立不起,又破了相。后来,有人相助,孙膑就暗中见了来访的齐国使者,一吐自己的惨况。齐国的使者惊讶之后,救了他,并带孙膑一起返齐。

这一走,就注定了孙膑的最后的胜利。去齐国之后,孙膑将其智慧与谋略展示给齐王,终让齐王信任,被任命为军师,为将军田忌谋划。这时候的孙膑,坐在帷幔围着的战车里,不露真容,但却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马陵一仗,孙膑、庞涓一决胜负。魏国与赵国联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于是,齐王便让田忌当大将,前往救韩。为救韩,田忌率兵就直奔魏国,捣毁老窝。庞涓闻讯,只得撤出韩国,赶将回来。这时齐兵已西去,庞涓穷追三日,见沿途的灶台逐渐减少,大喜,以为齐军懦弱,已逃遁大半,且不知正中了孙膑之计。

在被刮掉半块皮后的一棵大树上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然后,孙膑等着,等着这一刻的到来……。庞涓追来了,追进了狭窄的山沟里,在傍晚将黑的夜色中看到那棵大树。于是,他点着了火把,让亮光照着,读那一行字,明白了自己的末日已到。的确,是庞涓的末日了,那万箭拉开的气势,是孙膑坚定的命令,让燃起的火光告之四面埋伏的将士:是时候了,射!

庞涓倒下了,万箭之中,他自杀而亡。但自杀之前,他留下的那句话是:“这一仗可让这小子出名了。”这小子指的当然是孙膑。由此,庞涓的狭隘、嫉妒,至死不变。

妒嫉是毒箭 要胁人更害己

由此看来,嫉妒心更像是一柄双刃毒剑,既威胁别人,又毒害自己。一旦沾染,就不能自拔。由庞涓至死都不改的嫉妒心,可以看出这一点。据医学家分析,嫉妒心作为一种不良心理,极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在西方,著名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也在不断的告诫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心存嫉妒的恶毒的人下场是很可悲的。

综观历史,出于嫉妒、恶毒,欲加害于人的人,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或遗臭万年、或沦为笑柄。无论当时多么不可一世,最终也将逃不过历史的审判和人民的声讨。

本文留言

作者嘉贝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