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推敲“钟书”的含意观其一生 众人惊动!(图)

 2016-12-08 03:5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许多古人取名皆有特殊涵意,例如大唐明君李世民。(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自己在取笔名时,多少会费心思量,以符合心中所想及寄望。但是,你可知悉,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吗?好似每隔一阵子,就有研究统计说这几年来的菜市场名有哪些。其实,不少人的名字是经过长辈深思熟虑后所取,有些是取自古籍中的典故或斟酌了某些字义所组构成的,势当富含深意,若未言说,其他人是不会知晓的,当然亦有学问者能在细细推敲后而探知。

名人之名 暗藏玄机

名人漫长的一生,可以浓缩成几页条列了后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诸多事迹的年表。那么,精简两字,甚至是一字,亦能够包藏纳涵高深广义。所以,每一个名字都会是一则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世民”就代表了“济世安民”之意,揭示李渊对此子的寄望深远,期盼他未来能飞黄腾达,引领万民,安顿百姓,成就一番无边无际的高远广大。

除了名,字与别号亦会与名互相映衬与补充。“李靖,字药师”、“苏轼,字子瞻”、“王安石,字介甫”、“诸葛亮,字孔明”……古人的姓名与字,总能引人思索,并延展出无穷意义。当然,更多的深意与联想是在于这些古代名人创造出一番惊天动地后,而被探索出来。否则,名字与别号取得再好,气象再磅礴,这个人的胸臆、命格与际运若未达其设定目标的境界,岂能如愿拥有高成就?

钱钟书之名 道尽其一生渊博

近日翻阅资料,即发现知识渊博的钱钟书之名,与其一生具备密切关联,令人惊异之余,不禁赞扬,并将他视为典范:

诞生于1910年的钱钟书,出生在书香世家,他诞生当天,有人相赠《常州先哲丛书》一部,因此钱基成借此将他命名为“仰先”,字“哲良”。直至钱钟书在足岁“抓周”仪式上抓了一本书后,才再被父亲取名为“钟书”。“钟”意谓聚集、专一。此名字成为钱钟书一生绝佳的写照,其妻杨绛曾于《干校六记》中表示,供钱钟书阅读的书,就像富人命中的米禄那般源源不绝,而他若没有书就过不好日子,他只要有书,就别无营求。其实,不只是名能道尽钱钟书的成就与其胸怀纳涵无数书籍,连字亦能透露钱钟书的生平。

钱基博见钱钟书爱胡说八道,就将他的字改为“默存”,有劝戒他少说话之意。虽然杨绛称夫婿依然痴然地胡说乱道,但观审其一生,“默存”确实起了作用,包纳了他某阶段的生命历程。中国电影评论家柯灵就曾如此评价“胡言”的钱钟书:“钱氏健谈,口若悬河,舌粲莲花,隽思妙语,议论风生,令人忘倦。但他更解得‘沉默是金’的真谛。

钱钟书不只名字有深意,与生命连结,就连与名字相呼应的笔名“中书君”亦以一系列的书评崭露头角,惊动了文艺人士。“中书君”出自于韩愈《毛颖传》,“中书”与“钟书”的音同,且另有宫中典藏的书籍之意。深懂古代典籍者一见,即有可能推敲出其意,进而得知文稿是出自何人之手。

诸多人对这位博学强记的文人十分赞赏,不是说他是清华最特异的天才,就是说几乎无人能与他那罕见的天分学力互相拚敌。与钱钟书友好的老师吴宓亦推崇他,并将他与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并视为“人中之龙”。

可是,除了旁人审视钱钟书后而给予高评以外,钱钟书如何看待自己亦相当重要。

自取别号 看出其眼界

一个人才的眼界与胸臆如何,可自他平时的处事行径以及相关作品探测。钱钟书曾于〈论交友〉说:“大学问家的学问跟他整个的性情陶融为一片,不仅有丰富的数量,还添上个别的性质;每一个琐细的事实,都在他的心血里沉浸滋养,长了神经和脉络,是你所学不会,学不到的。”

琢磨这段文字,不难知悉钱钟书关注的焦点不仅知识,对于陶冶性情的微小之事,亦相当注重。读遍万卷书的他,绝对明了借由书籍能够建构一个人的眼界与格局。所以,这样的钱钟书即从书籍中汲取了浩瀚学问,建构了罕少人能达到的天地,同时亦形塑了不受权威所限的审度视角与殊异的批判力。当然,这样的文人,自然不免在讽刺人事物之时出现狂态,因此若因为狂涓性格遭到妒恨或厌弃也就不难令人理解了。

集天下典籍于一身,将无边学识转化为内在精神的钱钟书,其实在少年瘦弱之时,眼界之高就已经可从他当时取的别号中窥知一二了。据钱妻杨绛所载,钱钟书自小即爱好美术,他常在清康熙时期的知名画谱《芥子园画谱》与唐诗选集《唐诗三百首》上画插画,并署名“项昂之”。“项”是指钱钟书敬佩的项羽,“昂之”则是指仪表不凡的项羽所展露气宇轩昂的气势。爱好书籍又具辩才学养之人,取个气概雄浑且磅礴的别号,能让人轻易小觑吗?一个别号“项昂之”,就能窥见钱钟书的内在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是何种境界的期许了。

一代学者展露如此之雄心壮志,莫怪乎时人后人将之列为典范。有此一高境界的标竿,多少能诱使人朝那一层次努力迈进,逼促自己更加辛勤与踏实地学习吧!

 

参考资料

周玉山主编《世界当代小说家读本48钱钟书》(台北:光复,1990)

张文江《文化昆仑——钱钟书传》(台北市:业强,1993)

周振甫、冀勤編著《钱钟书谈艺录读本》〈前言〉

余杰〈钱钟书是中国人文化心理上的一道花边〉

刘继兴〈钱基博是如何教育儿子钱钟书的?〉

杨绛〈吴宓先生与钱钟书〉

“看中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