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像。(网络图片)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他生前所看重的蒋琬、费祎先后成为蜀汉的政府首脑,军事方面则主要由他的门人弟子姜维负责。
历史有时候非常奇诡,诸葛亮非常看重蒋琬、费祎这两个后备的高端人才,可他们二人实际上都不认可诸葛亮的北伐策略。蒋琬开始执政时,蜀国的经济状况已经因为战争受到了很大影响,他便逐步将主要精力从北伐魏国、以攻为守,转到了治理内政发展经济上。费祎继任后,萧规曹随,也尽量不发起过大的进攻性军事活动。
但深受诸葛亮知遇之恩的姜维与蒋琬、费祎不同,他一直在坚持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多次要求蒋琬、费祎下令北伐。蒋琬、费祎既不愿打击姜维灭曹兴汉的积极性,同时又担心连年征战耗费国力,所以他们对于北伐中原这个军事行动心情一直很矛盾。
后来,聪明的费祎想出了一个折中办法──每次姜维要求北伐时,只给他一万人马。
250年,姜维第五次出兵北伐中原,这一次魏蜀双方的主战场在洮河以西的西平郡。当时和姜维对阵的是魏国名将郭淮,结果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打了个平手,谁也没有把谁拿下。
此次北伐尽管没有像姜维期望的那样攻下西平,却也并非一无所获,他俘虏了魏国的中郎将郭循,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人物。
郭循是土生土长的西平人,而且他们家族是世居西平的豪族大户。郭循虽然是个“富N代”,但并非只会飙车泡妞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在魏国西部颇有声望。这样的人正是费祎所需要的。
费祎虽然不认可诸葛亮的北伐政策,但他和诸葛亮一样希望在作为军事要冲的陇西地区牢牢地扎住根基,以便将来蜀汉政权强盛时以此为根据地向曹魏发起进攻,因此他一直非常重视拉拢陇西的豪门大户。于是,姜维把愿意投诚的郭循推荐给了费祎。
有了费祎和姜维的推荐提拔,郭循很快就做到了左将军的高位,成了费祎身边的亲信将领。
费祎对魏国降将郭循的破格提拔和过分信任,引起了蜀国将领张嶷的特别关注。张嶷觉得费祎所为虽然显示了其宽广胸襟和雅量高致,却可能会身陷险境,便借着古人故事劝他说:“过去岑彭、来歙都是被刺客所害,将军担任国家大事,应吸取教训,稍稍警觉一点。”但自信满满、不拘小节的费祎并没有把张嶷的话放在心上,说不定还在暗地里笑张嶷心胸狭小、心存妒忌。
遗憾的是,事态的发展不幸被张嶷言中了。
在新政之下,对魏战争数量减少,规模缩小,蜀汉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费祎丞相欣喜之余,决定在延熙十六年(254年)新年这天在驻扎地汉寿(今四川省广元市)大排筵宴,举行岁首大会,凡是身在汉寿的官员,不分官职大小,都可以获得丞相发出的请帖。
万众瞩目的岁首大会终于如期举行了。因为后主刘禅远在成都不能参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费祎自然成了宴会最大的焦点人物,文臣武将纷纷向他敬酒,心情大好的费祎来者不拒频频举杯,不知不觉已是酩酊大醉。
这时,一员武将端着酒杯走到了费祎面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武将扔掉酒杯,掏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狠狠地刺进了费祎的胸膛。当在场的官员醒过神来时,费祎早已倒在了血泊之中,而刺客也已经自杀身亡了。
这个刺客就是深受费祎信任的魏国降将郭循。
事后,有人反映郭循“欲刺汉主(刘禅),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可见郭循一直“身在汉营心在曹”,他虽然未能如愿刺杀刘禅,却干掉了费祎,算是无间道的成功范例。
后主刘禅对失去费祎这样一位社稷重臣深感痛心,下旨为其举行国葬,并谥赠“城乡敬侯”,以纪念他为汉室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可能是蜀汉封锁了丞相费祎被刺身亡的消息,所以,魏国朝廷知道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已是八个月之后。为了表彰郭循不忘故土、忠心报国的革命精神和不屈意志,魏国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并使其子袭爵,还特地下诏,赞扬郭循舍生取义。
费祎被刺似乎只是个偶发事件,但对蜀汉而言,却绝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能力超群的丞相,这个国家的政治走向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费祎死后,姜维成了蜀汉的二把手,他一心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要北伐中原、一统华夏,对魏政策自然就从蒋琬、费祎时期的以守为主变成了以攻为守──具体说来,在他执政前的20年里,发起了五次北伐,而在他执政后的10年间,至少发动了四次伐魏战争。和魏国相比本来就处于弱势的蜀汉国力因此大受削弱,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失地亡国埋下了祸根。
蜀汉丞相费祎被刺身亡是三国后期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它标志着蜀国防御性国家战略的改变和蜀国鹰派势力的抬头,堪称是蜀国历史的拐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