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风范!带头抗争 拔刀断绳的地方官(图)
贤能清官善察是非。(图片来源:九品芝麻官视频截图)
自古以来,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员不知凡几,有贤能清官、戮力为公者,也有不少贪官污吏、视百姓如草芥者。有人说:“换了职位就换了脑袋”,的确,“权力”容易使人腐化,一个好官员要维持一生清誉已属不易,若面临不公不义的政策,要站在百姓这边带头抗争、为人民出头,这种官员就更罕见了。以下来看看清代一位胆识过人的官员如何竖立为官的风范!
上任推官 积极断案
清代姚文燮(1628年∼1692年),字经三,江南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工诗,亦善书画,学识渊博,为清朝前期的画家、文学家。顺治十六年(1659年)中二甲进士,授福建建宁府(今建瓯县)推官(审判官)。
建宁当地民风剽悍,居民睚眦必报,经常发生为了一点小事就仇杀的案子。姚文燮到任以后,明辨秋毫,善察是非,在他的积极审案下,积累如山的案子不多时就了结了。数月不到,牢房里竟然大半净空了。
强盗疑案 真相大白
当时巡视的封疆大吏考察他的政绩,认为姚文燮清廉爱民、办案公正,十分赏识他,凡有难以处理的疑案就交由姚文燮审理。
那时发生了一件轰动地方的大案子,有一个名叫“武弁”的人被杀害,此案株连甚广,许多人都被羁押问审。结果姚文燮审理之后,竟然把大部分嫌疑犯都放走了,只判了几人的罪。
封疆大吏闻讯,惊讶不已,连忙前来质问:“武弁这件那么大的反叛案,你为什么判得这么轻率呢?”姚文燮对封疆大吏解释说:“经过我深入调查,依据当初的报文和强盗的口供得知,当初乡民们追逐强盗的时候,武弁正好遇到了,他是遭无妄之灾,被强盗所杀害。强盗逃走了以后,兵营中的办事员却误认为是叛民杀了武弁,当作反叛案来办,才会牵连这么广,其实很多人都是冤枉的。”姚文燮办案细心,查到了当初的报文,而且强盗也被捉捕归案,坦承自己行凶,因此明辨真实案情,还了大多数人的清白。
免除上贡 百姓感念
海边要修战船的时候,经费来源有问题,有人拟定了按照户口出钱的办法。姚文燮深知民间疾苦,就上奏陈述现况,并且自行筹款来代替百姓出钱,使百姓得以安居,大家都十分感念姚文燮的仁慈。任期满了以后,他所上报的政绩被评定为最上等,施政受到朝廷的肯定。
康熙八年,姚文燮担任直隶雄县(今河北省雄县)知县。朝廷下令,要求当地上贡狐皮,增加百姓的负担,百姓心生埋怨,议论纷纷,却不知如何是好。姚文燮上奏朝廷,力陈此政策之弊端,最后朝廷从善如流,上贡狐皮的事情终于免除,没有实行。
拔刀断绳 还地于民
由于当地靠近京城,许多肥沃的田地大多被圈占为旗人的产业。百姓无力索回,向知县陈情,姚文燮就为百姓力争。旗人很强势,向上呈报,请示户部,户部遂派遣办事官员前来测量土地,官员的官威颇大,牵着绳子丈量,宣称凡是绳子所围到的土地,百姓一律不得拥有。
刚直的姚文燮为制止圈地,不惜拔刀断绳,带头抗命!办事官员为之一惊,见他刚正不阿,毫无惧色,又爱民如子,一心为民众谋取福利,心中暗自佩服,口气也就缓和了下来。
过了没多久,圣旨到府,下令退还百姓所有的土地,全县民众莫不欢欣鼓舞,庆祝新生,感谢姚文燮为大家争回土地。
之后,姚文燮又升官担任云南开化府(今文山市)同知。吴三桂举兵反清的时候,姚文燮不幸陷于叛军之中,他秘密地和建义将军林兴珠设下约定,却被叛军发觉,把他给抓进监狱关了起来。
或许是因他为官端正,处处以百姓为念,做过许多造福乡里的事,所以获得老天爷的暗中帮助,竟然乘隙逃出。后居京师三年,辞官回乡,隐居于黄蘖山,终得安享晚年,没有死于叛军和战乱之中。
(事据《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列传二百六十三循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