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当局发布重要文件 给银行业喘息时间(图)
债转股被认为容易成企业逃废债和“甩包袱”的新方式。(图片来源:网络)
【看中国2016年10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经济下行,企业债务高企,不断发生的违约事件让银行业不良贷款额飙升,危机已经濒临爆发。10月10日,大陆官方印发《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这给银行业带来了喘息时间。但同时出现质疑的声音,认为这容易成为企业逃废债和“甩包袱”的新方式。
债转股文件印发 金融资管公司等多类机构可参与
10月10日,中共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已印发《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下称 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开篇写道:中国企业杠杆率高企,债务规模增长过快,企业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一定程度上导致债务风险上升。
根据《指导意见》,市场化债转股对象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发展前景较好,具有可行的企业改革计划和脱困安排。重点鼓励因周期性波动导致困难但仍有望逆转的企业,因高负债而财务负担过重的成长型企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成长型企业,高负债居于过剩产能行业前列的关键性企业以及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企业。
《指导意见》提出,银行将债权转为股权应通过向实施机构转让债权、由实施机构将债权转为对象企业股权的方式实现。为扩大市场竞争,实施机构不限于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包括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现有符合条件的所属机构或申请设立符合规定的新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多种类型。
用债转股给国企续命 让银行业获得喘息时间
受经济下行、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恶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信用债市场的违约事件从2015年以来显着增多,国企正在上升为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成为信用债市场最大的“雷区”。中国确实已经到了需要用“债转股”给国企续命,让银行喘息的时候了。
回顾十几年前的那一轮债转股,实施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争相实施债转股,少数企业借机逃废债。此外,银行并不参与被处置企业经营管理,股权退出没有按照企业市价转换,最终由财政为部分债务和损失买单,继而将损失转嫁给全体国民。正因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以及产能过剩的企业将债转股视为“重生良机”。
由此引发了有识之士们的各种担心:地方政府会不会给欠债企业“开后门”?会不会成了企业和银行的“免费午餐”,产生利益输送?
分析:对银行业的影响很大
这次《指导意见》特别提出不允许银行直接债转股。债转股如果由银行来主导,中国银行业会面临很多问题。对各银行的资本金要求就会大大上升,需要大量补充资本或减少分红。如果监管部门给债转股的资本占用特殊关照,这样会违背巴塞尔协议Ⅲ,扰乱国际金融秩序。
中国经济下行,企业债务高企。据估算,前十大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约为71%,前十大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约为65%。虽然这些数字从常态上看已经不低,但是所有者权益中法定资产重估增值、企业合并带来的商誉等无形资产等占比不低,实际资产负债率更高。
不断发生的违约事件让银行业不良贷款额飙升,危机已经濒临爆发。中国大型银行正冲销大量不良贷款以清理资产负债表,寻求在经济放缓背景下提高未来的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四大国有银行共计冲销不良贷款1303亿元,同比增加44%。
就在上个月,中国各大银行上半年业绩都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各大银行净利润增速总体继续呈放缓态势。18家上市银行中仅有4家净利润增速高于10%,有一半增速低于5%。可以看到,从前银行业动辄达30%的高速增长格局已经难以持续。
如果债转股完全通过市场化来运作,那么很显然最终将由资本市场来帮助银行实现退出,这个过程对银行而言也会更为艰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