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即处处与人为善。
《礼记·曲礼上》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博闻强记而能谦让,乐于作善事而不懈怠,这样的人就叫做君子。君子不要求别人时时事事都说自己好,也不要求别人时时事事都要对得起自己,这样,交情才能始终保持。
禅让之礼
《书·尧典》:“日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虑至于天地。
帝尧在位七十年,要找人升任他的帝位。于是明察贵戚,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人。后来,有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孝心醇厚。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们和谐相处。尧帝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尧同他谋划政事三年后,请他登上帝位。舜却要让给有德的人,不肯继承。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命。
《国语·晋语》:“让,推贤也。”
礼让之道
《左传·襄公十三年》:“让者,礼之主也。”《礼记·曲礼》曰:“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孙希旦集解:“有所抑而不敢肆谓之撙,有所制而不敢过谓之节。”撙(zun)节,即约束、克制之意。君子待人恭敬并且克制自己,以谦让的态度来表明礼节。
君子以谦卑自守。《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是说君子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
《礼记·曲礼上》曰:“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长辈有所问,如果不先谦让一番而回答,就不合乎礼的规定。“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凡和客人一道进门,每到一个门口都要让客人先入。
《字汇》曰:先人后己谓之让。
忍让之德
《左传·文公元年》:“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忠,意味道德的纯正;信,意味道德的巩固;卑让,意味道德有基础。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韩信功成后,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