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君王对待大臣之礼(图)

作者:李晓径  2016-10-06 2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君臣相依。(网络图片)

《论语·八佾》记载: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语言环境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这当然不是说臣上对君主就无礼了,那么古代的君臣之礼到底是什么样的?体现了何种道理呢?

礼莫大于敬

《尧典》记载帝尧“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钦:恭谨严肃。允:诚实。恭:恭谨。克:能够。让:让贤。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

《弘道录·君臣之礼》:录曰:礼莫大于敬。尧舜继天立极,史臣稽古正词曰钦,乃所以奉于天;曰恭,乃所以懋于己;曰让,乃所以加于人。其实不越乎敬之一字而已。

《弘道录·君臣之礼》:录曰:上古之时,君劲而臣扬,君庸而臣载,君拜而臣稽首,此何等气象也。

据《周礼·秋官·司仪》记载,司仪掌管迎接九等宾客的摈相之礼,以告王应有的仪容、辞令和揖让的节度。王将与诸侯会同,就命令筑坛高三层,坛周围筑矮墙以象宫,宫的四边每边各开一门。司仪告诉王会同的礼仪。王面朝南接见诸侯,向庶姓诸侯行“土揖”礼(拱手前伸而稍向下举),向(有姻亲关系的)异姓诸侯行“时揖”礼(拱手向前平伸),向同姓诸侯行“天揖”礼(拱手前伸而稍上举)。

这说明古代君臣之间的举止性礼节,不仅仅是臣下向君主施行,而且君主也有向臣下施用仪制。周王天子无论是对诸侯,还是对卿、大夫、士乃至更低级的故士、虎士、大仆等行揖礼,都属于君臣之礼的范畴。

在先秦时期,国君为表示对一些大臣的尊敬,也往往称字而不称名。

先秦时的人席地而坐,若对同坐的对方表示敬意,则臀部抬起离开双脚,上身挺直。君对臣还礼的跪拜礼是“空首”,动作是把两手放于地上,把头磕到手上而不触地。除了跪拜礼外,还有一些礼节也体现出君对臣的敬重。如:降阶,下台阶相迎或行礼。

登台拜将

韩信是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韩信归顺汉王后,萧何认为他是奇才。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就逃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大怒,“如失左右手”,还以为是萧何逃跑了。便问他为何是去追韩信。

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于是韩信被拜为大将军,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才就座。

王制百官

《礼记·王制》中,天子为臣下制定傣禄和爵位。天子的官属,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上士。选用平民中有才能的人做官,一定要对他的德才先进行考察。

诸侯对于天子,每年要派大夫去聘问一次,每三年要派卿去聘问一次,每五年诸侯亲自朝见一次。天子每隔五年到全国各地巡视一次。

到了应该巡视的那一年的二月,先到东方巡视,来到泰山,在山上烧柴祭天,又遥祭当地的大山大川。接见东方各国诸侯,登门拜访当地年近百岁的老人。命令各诸侯国的太师一一演唱当地的民歌民谣,从而了解民风习俗。命令管理市场的官员呈交物价统计表,从而了解百姓喜欢什么物品,讨厌什么物品。命令负责礼的官员,校定当地的季节、月份、日期,并检查当地的音律、礼乐、制度、衣服,发现有不符合规格者,予以纠正。

当年的五月到南方巡视,来到南岳衡山,其种种作法,如同巡视东方之礼。八月到西方巡视,来到西岳华山,其种种作法,如同巡视南方之礼。十一月到北方巡视,来到北岳恒山,其种种作法,如同巡视西方之礼。全国巡视完毕归来,到祖庙和父庙举行祭告。

天子将出征,要先告祭于天,告祭于地,告祭于宗庙。

天子、诸侯在没有战争和凶丧的情况下,每年田猎三次,其目的在于,第一是为了准备祭祀的供品,第二是为了招待宾客,第三是为了丰富天子、诸侯的膳食品种。男猎时不能不守规矩,随意捕杀,作践天帝所生之物。田猎的规矩是:天子打猎不应四面合围,诸侯打猎不应把成群的野兽全部杀光。射杀野兽之后,天子要放下指挥的大旗,诸侯要放下指挥的小旗。大夫射杀野兽后,就应命令协助驱赶野兽的副车停止驱赶。大夫的副车停止驱赶之后,百姓开始田猎。正月以后,虞人才可以进入川泽垒梁捕鱼。秋冬之交,才可以开始田猎。八月以后,才可以设网捕鸟。到了十月,才可以进入山林砍伐。昆虫尚未蛰居地下之前,不可以纵火焚草肥田。不捕捉小兽,不取鸟卵,不杀怀胎的母兽,不杀刚出生的小兽,不捣毁鸟巢。

君臣之义

君有礼,臣尽忠,就是君臣大义。君礼臣忠。朱熹说:“两尽其道”,君以君道,臣以臣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尽其道。

至于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则是一种反传统的论断,程树德《论语集释》引《皇疏》:“君若无礼,则臣亦不忠也。”这话可以与孟子所论比勘。

其实,君非无故而命臣死,除非昏君、暴君。当是时,臣不得不死,或是当朝气数已尽,可以另侍明君之时。

春秋时期,重耳避骊姬之乱,先是重耳逃到蒲城,晋献公的军队在蒲城攻打他。晋献公派宦官名叫披的去攻打他。蒲城人想要迎战,重耳不肯,认为君父的命令是不能抵抗的。命令跟从的人,谁出来抵抗,谁就是我的仇人。说:“仰仗着国君父亲的恩宠而享有奉养自己的俸禄,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有百姓的拥护而反抗,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亡吧。”于是跳墻逃走,披追上来,只来得及割下他的衣袖。

流亡19年后,重耳归国。寺人披请求进见。晋文公派人责备他,而且拒绝接见,说:“蒲城那一次战役,国君命令你一个晚上到达,你马上就来了。后来我跟随狄君在渭水边上打猎,你为惠公来杀我,惠公命令你过三个晚上再来,你过两个晚上就来了。虽然有国君的命令,为什么那么快呢?那只被割断的袖子还在,你还是走开吧!”寺人披回答说:“小臣原来认为国君回国以后,已经了解情况了。如果还没有,就会又一次遇到祸难。执行国君的命令只有一心一意,这是古代的制度(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去国君所厌恶的人,只看自己有多大力量。蒲人、狄人,对我来说算什么呢?现在您即位做国君,也会同我心目中一样没有蒲、狄吧!齐桓公把射钩的事故在一边,而让管仲辅助他。君王如果改变这种做法,我会自己走的,哪里需要君王的命令呢?离开的人很多,岂独是我受过宫刑的小臣?”晋文公于是接见了寺人披,寺人披就把祸乱告诉了晋文公(吕、郤两家害怕祸难逼近,准备焚烧宫室而杀死晋文公)。


来源:看中国专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