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时候师父是怎么找徒弟的?(图)

作者:李晓径  2016-09-26 2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有古老的修炼文化。(网络图片)

听说过去有些单传的师父,如果找不到一个好徒弟,是绝不会随便把东西传给常人的,哪怕带到棺材里去。修炼界还有一种说法,“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那么,过去的师父是怎么找徒弟的呢?

师父找徒弟都是找根基好的徒弟,是以“德”为准绳的。譬如,哪咤是灵珠子投胎。在母腹三年六个月,出生即为小童。仙人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他为徒,取名“哪咤”。

太玄的不说,史书上记载过张良得“天书”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天书”是黄石公所赠。

黄石公试张良

黄石公为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一日,黄石公在圯上(圯,即桥)与张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书上说的纳履:“三次进履”)方式试张良,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太公兵法》相赠。

他在圯桥授书张良后,相约“十三年后,你经过济北谷城(今山东省平阴县),见到山下的黄石,那就是我。”

张良后来成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现代修炼人见到张良

在为张良的心性修养与智慧令人佩服的时候,多少年后,有一位修炼人告诉我:他见到张良了……。此话让我吃惊非小,而且张良要活到现在,起码也两千多岁了!除非他是仙人!

我马上去《二十五史》上查找,《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馀。”

留侯跟随高帝入关。他体弱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五谷,闭门不出有一年多。就是说张良自从自从刘邦定都长安后,张良便托病足不出户,以辟谷修行了。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留侯宣称说:“我家世代为韩相,到韩国灭亡,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之舌为帝王统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对一个平民是至高无上的,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我愿丢却人世间的事情,打算随赤松子去遨游。”张良于是学辟谷学术,行道引轻身之道。正值高帝驾崩,吕后感激感恩戴张良,便竭力劝他进食,说:“人生一世,时光有如白驹过隙一样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这种地步啊!”张良不得已,勉强听命进食。

《史记》中清晰得记载了张良辟谷修炼之事,他得道成仙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张良的去向,多传说羽化成仙。说他在当了留侯以后,很快辞官不做,去当道士,练辟谷术。

张良墓的传说

《史记》记载张良与黄石公别后十三年他随高帝经过济北,果然见到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把它取回,奉若至宝地祭祀它。留侯去世,一起安葬了黄石。以后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祭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祭祀黄石。

《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

传说张良功成身退,为避杀身之祸,跟着赤松子大仙南游天门、青岩等名山大川,不食五谷,专吃百草花果,修炼仙道。

张良死后,吕后想寻到张良的墓地。谁知诏令一下,天下一夜间就发现好几百座“张良墓”,弄得吕后无处下手。武陵郡乔太守向吕后密报,说张良墓葬在青岩山,而且说,张良与他的师傅黄石公并葬在一起,不然为什么拱出了个“黄石寨”?吕后听了,觉得有理,便传下密旨,令乔太守率三百士卒,带上风水先生,扮成游客,进青岩山查访。乔太守一行,从锣鼓塌寻到黄石寨,又从龙凤庵访到水绕四门,果然在相柳岩下,发现了墓地。乔太守拨开树枝,见碑头上分明写着“张良之墓”四个篆字。乔太守大喜,立即下令挖墓。坟挖开了,穴孔里放着一具檫木棺材。打开棺盖,忽地从里面飘出一缕清气,升上天空。棺材里哪有尸骨,只有一套衣冠!

从赤松子游

赤松子,即黄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后世称为黄大仙,著名道教神仙。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西汉名臣张良在辅助刘邦建立政权后,功成身退,对汉高祖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由此人们相传此赤松子就是那个早年传张良兵法的黄石公。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