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杭州几乎无车(小明哥摄影)
【看中国2016年09月09日讯】 仍吃媒体这碗饭,我不方便多写,简述,转载一篇。
人少,车少,店铺关门,900万人口的杭州城成了“空城”,这不用多言了,我打车行驶在杭州市的多条街道上,路面异常平整,司机说,杭州道路全面翻修了,并在今年7月底完成,留出一个月时间,为的是让车和人多走一走,别显得那么新。
车过复兴大桥,桥边各个互联网创新大楼林立,司机说,这些钱塘江畔的楼宇夜晚都到开灯的,为了夜景照明和美化,电费?政府给补贴。
难说杭州及浙江省政府为G20峰会投入了多少钱,有人透露,地方上的财政要亏空了。
8月30日晚,杭州临近西湖处处关卡,警民对峙意味此时很浓(小明哥摄影)
从全国抽掉了多少公安、武警进驻杭州呢?巧了,我住的连锁酒店离西湖不远,酒店几层都入住了来自北京的公安,两人一间的标准,晚上我和他们一起挤电梯上楼,早上一起餐厅用餐,他们挺安静的,除了中国男足VS韩国那晚,嗷嗷叫着。
安保是一层层的,形成一圈一圈,大圈套小圈,朋友说,河南省通往杭州的高速都要严格安检了。杭州本地开出租车的很多都是河南人,一河南大姐说她来自周口,周口市公安局及信访部门的很多人来到杭州,维稳。大姐抱怨,出来一上午就拉了几十块钱,因为在堵在某处大桥处了。
杭州路边店铺这种停业标贴随处可见 (小明哥摄影)
杭州没有不让你来,你仍可买票入杭州,住酒店,但吃什么呢?大部分店铺都关门了,为了怕明火,那几天我吃星巴克。另一个咖啡店的姑娘说,凡是有燃火的路边店都要关;你来玩什么呢?西湖8月底就层层安检,进去排队得半个小时,进去了很多地方也是设立关卡,道路不通,不让进的;9月1日,西湖就整体封闭起来了。
所以,没有明文不让你来,但行动上,你别来。也鼓励杭州市民出去,当地朋友说,甚至远至甘肃省,有了规定,看见浙A牌的车不收高速费,为了让你们来玩,浙江政府给补贴。
这样做成“空城”,一是为了人少车少,会议方便举行;二是为了安保;三是为了景观好;四是怕有闹事、上访的人吧。
不明白,桥下这家肯德基也关门了(9月2日,小明哥摄影)
另一家面包店的服务员说,她的医生朋友们自3号进驻医院就不让出来了,吃住全在里面,不许出来的,说是应急状态,怕来开会的这些领导人生病。
8月30日,电视台在西湖边拍摄大妈歌唱新杭州,反复排演员(小明哥摄影)
真的像电视上采访的杭州当地人说的那么喜迎G20峰会吗?我聊到的几个都表示不太欢迎,影响生活,会把物价、房价炒起来。
一句话:面子,在这个极权专制国家,太重要了,给外人看,也给自己人看。
8月28日深夜,工人在维修路灯(小明哥摄影)
空城杭州与国家的面子
早几个月前,杭州主城区的街道就开始整顿,两边的房屋重新粉饰,路面全部施工都在9月前停止;杭州周边工厂停工以预防污染,为G20创造蓝天;浙江省内的快递早在8月以来就被严格控制,给杭州的电子商务和快递业造成严重影响与限制;事业单位于9月初放假,各大高校推迟开学;G20期间,杭州市民在浙江省内旅游景点免费或打折,远至安徽黄山和贵州的部分景区也有相应折扣。
在杭州,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被遣返,出租房空置;会议封锁区附近的小型店铺全部关门,只形式性发放少量补偿。这一切都以G20峰会安保为由,要求市民无条件执行。政府虽然没有强制所有市民离开,但用尽各种手段使作为东道主的杭州人不要待在这里。9月初的杭州仿佛一座空城。更为重要的是,许多这些遣返和限制,并没有明文规定或依法可循,但人们在遭遇暴力机关的要求时,只有顺从。
这一切的面子工程究竟为了什么,其实很难说清。是为了取悦领导?是为了体现杭州的美好?还是害怕人们的骚乱?杭州市民们猜不透。这些行政手段,体现了威权政府的国家主义──维护国家颜面而牺牲社会利益以及公民的私人权利。许多弱势群体,如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无人去保护,只能为了一场盛会的表演,被迫牺牲。更有来自新疆和西藏的人,由于他们的出身而被严格管控,他们开的餐厅被关门。
G20开幕前后,杭州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警察。火车站,公交车和大型公共场所的安保极为严格。大量装甲车出现在杭州的主要街道,一片草木皆兵之势,如临大敌。这一切仿佛使杭州来到戒严时期。谁又能把这样的情形,和满大街的标语“杭州欢迎你”,以及那些温柔优美的杭州宣传片联系在一起?在西湖景区附近的居民,在家不能用明火煮食,公安局统一按身份证配送三餐,而外面却是荷枪实弹的警察,遥远地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封建专制相呼应。
在一个思维本位不在社会的国家,此番作为似乎情理之中。然而,杭州的社会却则出人意料地不介意牺牲,反而看似一片欢乐景象。
9月2日晚,西湖整体封闭 ,安检处也没了人(小明哥摄影)
封锁的西湖,狂欢的杭州人
G20对绝大多数杭州人而言,就是一场“杭儿风”。这是杭州话的一句俗语,指在杭州刮起的潮流,人们趋之若鹜的热门事件。如某一家新开的餐厅好吃,流行开来,大家跟风去吃,便是典型的“杭儿风”。这个词早已存在,而社交媒体,尤其是微信广泛使用之后就愈演愈烈,象征着一场又一场的集体狂欢。
最近的一场“杭儿风”狂欢,源自西湖8月20日到9月1日部分封闭,和9月1日至7日的全面封锁。杭州市民们趁封锁前,感受没有机动车的西湖周边,在马路上”凹造型”并拍照留念,疯传微信朋友圈。
另外一件“杭儿风”则是大量警察出现在主要街口站岗。其阵势不禁让我联想起电影中民国时期的租界。但杭州人并没有在意这点。很多“颜值高”(长相英俊)的年轻男警察被拍,女巡警也被媒体大肆报导。人们把照片传到微信上,疯狂转发并持续关注。大家在朋友圈里愉快地消费著G20的种种周边。而在这欢乐之中,却可看到一种恐怖。
这些充满活力的市民活动,掩盖了许多人的不满。那些利益受到损害的人们,那些外来务工人员、那些小摊贩的损失,也在欢声笑语中被漠视。微信上、公共场域里,人们看不到不满,只有众人跟风拍照;没有批评政府的声音,只有抒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歌功颂德和哀声载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哪种声音更为真实和响亮,都难以辨认。由于公共平台中言论不能自由表达,社会也难以接受多样看法的共存。反感G20者斥其为一场面子工程,于民无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一切都于己相关而愿意奉献。前者斥责后者虚伪盲目爱国,后者则批评前者自私自利道德低下。社会的丰富在舆论中并没有被包容,而是极力抗衡并强调己方的观点正确而彼者错误。各式各样的意见都在断裂,彼此排斥,难以和平共处。
多样的社会声音在公共场域中被选择性表达或漠视的同时,政府在G20的作为也极具戏剧性。党组织在杭州全市范围内组织党员去填充那些封锁的区域,比如让他们去逛西湖,去准备回答外国记者的问题,不让杭州看起来空荡。党员被训练成演员。
这样一来,封锁西湖的安保因素倒是其次,重点在于把设计好的中国展示给世界,把中国社会藏起来。西湖倒是在这一刻,应了鲁迅1925年写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话:它“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这些做法一经揭示,便看似闹剧。无论它多荒诞,却是许多杭州人的亲身体会。但又有多少人会觉得这理所当然,又有多少人觉得这是悲哀呢?G20的召开,对许多受影响的人无疑是个悲剧,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里,或许是一出不意外的喜剧。那些无价值的面子工程,已经为许多人所习惯,不愿把它撕破──因为他们也沉醉在这些虚荣里面,不以为这是假象。
8月28日晚的杭州路边(小明哥摄影)
为了迎接G20的到来,西湖风景区在夜晚采用了全新的照明设备(8月28日夜,小明哥摄影)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