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郎平之说,这才是中华之种!

【看中国2016年08月28日讯】今天,很多人会对一些社会行为很郁闷,贫贱时,崇洋媚外,当顺从的奴才,所谓“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就是最生动的写照;稍有得志时,趾高气扬,将别人不放在眼里。经济仅仅发展了几十年,人均生活水平还不如南美的智利,相距日韩更是甚远。但看看网上,“灭了日本、教训韩国”等言辞铺天盖地,甚至“美利坚都是小菜一碟”,骄狂的不可一世。

中国民族的种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中国的危机到底是什么危机?是人种危机。今日就带领大家,寻寻中华民族真正的种,不说那些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墨子、庄子等人的哲学思想和辩证史观,也不说鬼谷子、孙子的军事思想,只看一些具体事件。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齐王叫齐后庄公(?—公元前548年),姜姓,吕氏,名光,是姜子牙的后裔,齐灵公之子,公元前553年―公元前548年在位。齐后庄公本为齐灵公的太子,但齐灵公为了改立宠姬所生的公子牙,就派他到即墨去站岗放哨,趁机改立公子牙为太子。后来齐灵公病重,大夫崔杼、庆封等人从即墨将他迎回,杀死公子牙母子,齐灵公闻变之后,吐血而亡。太子光即位,就是这位齐后庄公。

按说,崔杼对齐后庄公有迎驾之功,也算功臣。可是,齐后庄公犯了毛病,这个毛病是心病,喜欢上了崔杼的老婆,两个人开始私通。崔杼知道后,自然是怒火中烧,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也就是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由此看来,这位崔杼先生比今天的一些人还强得多,至少还担心遗臭万年。于是,他将专管记载历史的史官太史伯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太史伯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提笔而书,写到:“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然后,将竹简递给崔杼。崔杼接过竹简一看,勃然大怒,挥剑杀了太史伯。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兄终弟及,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伯的二弟太史仲,说道:“你哥哥不听我的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他就是你的下场。”只见太史仲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道“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更加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仲。接着,他又将太史伯的三弟太史叔召来,说:“你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但太史叔平静的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直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把太史叔碎尸万段。然后,令老四太史季补缺,续写史实。太史季写完之后,把竹简递给崔杼。崔杼一看,依旧是那几个字,但他再也没胆量继续杀人了,叹息一声,让太史季退下。

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季已经据实记载,才放心返回去。

于是,齐国的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让后代的人们得以知道真正的历史事实。

按说,史官不过是一介书生,崔杼却领教了书生的强悍和大义凛然,所以,或许我们可以怀疑唐朝之后的史书所记载的事件是否属实,但对于唐朝以前的史书只有尊重,因为记载那些历史事件的都是真正的中华先祖中的精英——虽然他们只是书生。

太史伯兄弟是发生在中国东边齐国的事情,再让我们到北边的燕赵之地去看一看真正的燕赵之士是什么样子。

田光(?~公元前227)出生在战国时期,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素称燕国勇士。由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混乱不堪,田光不肯做官,一直行侠仗义。晚年留居燕都附近(今河北徐水),与荆轲交往极为投机。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兵屯燕界,燕太子丹震惧,邀田光谋刺秦王,田光因自己已经年迈,向太子丹推荐荆轲,太子丹同意。与田光分别时,太子丹嘱咐田光说:“所言(指谋刺秦王)国之大事,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急忙找到荆轲,将自己举荐之事告诉了荆轲,荆轲答应。但田光叹息说:“我听说,年长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让别人怀疑他。如今太子告诫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一个人行事却让别人怀疑他,他就不算是有节操、讲义气的人。”同时,田光还激励荆轲,说:“希望你立即去见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泄露机密。”然后,毅然拔剑自刎。

太子丹闻之跪拜哀泣。

田光以身取义。

荆轲行刺秦王,无论能否成功,他都必死无疑。所以,知道的人都穿戴着白帽(知道荆轲必死)为荆轲送行,行至易水岸边,饯行之后准备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荆轲上车走了,始终头也不回,慷慨赴死。

荆轲墓联书写到:“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2000多年后的人们,如果来到易水河边,依稀可听到荆轲的歌声,这是中华勇士的千古绝唱。

田光、荆轲就是真正的燕赵之士,侠士被疑虑,就是侠士的屈辱,要用生命来洗去。荆轲为了燕国可以慷慨赴死。

然后,让我们离开北边,来到南方的楚国。

项燕(?-前223)是楚国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宿城区),战国末年楚国名将,抗秦名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

项家在楚国,世代为将。韩、魏、赵、燕被秦国灭掉之后,东方只剩下楚国和齐国,齐国一味向秦国讨好,簌簌发抖,楚国就成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后障碍,而这个障碍的中坚就是项燕。公元前225年,秦王派有名的少壮派将军李信伐楚,而副将就是后来的名将蒙恬。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秦兵,分两路杀入楚境。很快,他们接连击败楚军,攻占了平舆等重镇,楚地人心惶惶。项燕临危受命,统率大军抗秦。他敏锐地发现了秦军的致命弱点:李信蒙恬,都是年少轻狂,率领的军队只有二十万,根本无法占领广袤的楚国领土。只要等他们锐气耗尽,然后掩击,就能得胜。于是,项燕一面调集大军做好战备,一面令前线各城坚壁清野,不许出战。李信深入楚国,转战多时,虽然胜多败少,但也渐渐兵力疲惫。于是,他想掉头撤退,与蒙恬汇合后,短暂休整,再做打算。项燕等的就是这一刻,他立即率领大军,勇猛追击!李信大败,十多万秦兵,损失半数以上,李信在蒙恬的接应下侥幸逃脱回国。

这是战国时期,楚国唯一一次大败秦军。

公元前224年,秦王把倾国的兵马60万拨给王翦,再次伐楚,王翦在平舆一带扎下大营。

王翦是战国名将,名将出手自然不凡,面对士气正旺的楚军,下令坚守壁垒,不许出战!项燕虽想发起攻击,但面对60万高挂免战牌的庞大兵团,徒唤奈何。

双方僵持了近一年的时间,秦军在楚地,远离家乡,自然不会溃散;而楚军就在家乡,军心开始动摇,数十万楚军开始窃窃私语。项燕只能下令向东撤退,准备到后方休整,然后再战。王翦等的也是这一刻,下令全军出击,楚军大败,项燕被杀。

楚国灭亡了,但楚国数百年间遭受秦国的侵凌,在同样彪悍的楚民族心中,血淋淋的誓言被项燕喊了出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项燕的儿子项梁、孙子项羽,最终埋葬了秦王朝。

楚人、秦人的彪悍与不屈,绝不逊色于今天的大和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甚至犹有过之。

然后,再让我们将时光向后推移1500余年,来到南宋最后一战。

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军攻至崖门,元军陆续抵达崖山,对南宋军队形成三面包围之势,这就是崖山海战。1279年3月19日,崖山海战结束,大宋王朝宣告灭亡。南宋皇帝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自尽。战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杨淑妃)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以图后举,但杨太后听闻宋帝赵昺的死讯后,亦赴海自杀。杨太后跳海,将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的气节也彻底带走了。

崖山之战后,汉族整体被奴役,汉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受到史无前例的打击和破坏。 宋朝是中华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管理的朝代,也是中华文化巅峰的时代,这些都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宋以后,自信、开放、宽容的民族不见了,日本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宋朝以后的明清朝代不再是华夏文明之正朔,乃至认为日本才继承了华夏文化的正统,这些日本人的说法这里不做评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触。

汉文明在宋朝时期,领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发达,也具有顽强的抵抗精神,在蒙古横扫欧亚大陆后,南宋独立支撑数十年。数十年的抗元斗争,最可怕的不是宋朝灭亡,而是消耗掉了汉民族最精英的人群,崖山之后宋朝的户籍簿上3/4的汉人都被屠杀,可以肯定,被屠杀的都属于坚贞不屈、具有民族气节的汉人,是民族之魂,其它社会精英要么隐居海外,要么投海自尽。有血性、有骨气、有胆量的人们都被大面积消灭或出走海外,这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悲哀,中国的脊梁已被打断,中华精神已近灭绝。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大多数的汉人精神麻木、苟且。汉文明的纲纪、伦常、道德标准被打破了,金钱和暴力成为社会大众的追求。而经历元朝残暴统治之后,整个中国社会不断走向流氓化,只有拳头和金钱,没有文化……

今天,中华民族、汉族、传统文化等,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词汇,也以此自我标榜,沾沾自喜。但是,对照一下齐国的史官、燕赵的义士、楚人的不屈、秦人的彪悍,汉民族的自信、开放、宽容与大度,当代社会又继承了多少?

中华不需要任何东西,唯一需要找回先祖的种,找回春秋战国时期伟大而富有哲学的文化,世界上哪个民族敢于正视中华?那时,周边国家将再次自认番邦!而稍有得志便骄狂,稍有挫折就自卑,不过是奴性本色的显露而已,因为奴性深重。所以,就会自己人不断盘剥自己人,就会有满清的闭关锁国和文字狱,等级成为社会打不破的囚笼,贪污纳贿永无禁绝,不断走向堕落。

反省吧。

奥运会热热闹闹地过去了。对于金牌多少,本不必关心,因为举国体制和他国体制不同,起跑线不同,没有多少比较的意义,所以,也就懒得关心。可是,有一个人身上最终还是闪出了中华的光芒,那就是郎平。这种光芒并不是因为女排的奥运冠军,也不是因为聚光灯的笼罩。

在郎平作为运动员夺取世界冠军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队员的社会地位非常高,代表的是女排精神,退役后可以轻而易举地当高官。也因此,郎平的队友基本都成了高官,只有郎平退役后放弃了送到手上的高官厚禄,独自背包去美国,走穷学生的道路。有文章谈到,郎平曾说:自己不想当官,因为不会说假话(大意如此)。这让咱猛然想起齐国的太史史官:既然当了官,就不能说(写)假话。虽然郎平和太史史官表达的顺序不同,内在的含义一样。还有,前几天同学发来了一段有关郎平的文字:女儿三岁的时候,郎平与白帆离婚,直到现在她也没有明确说过是为什么。有一次被问到了,他说:“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因为我有很多渠道发声,但他(白帆)没有。所以,我不管说什么都对他不公平。”

真要为这句话赞美,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郎平身上,即展示了自立、自强、自信,同时,对人时刻公平、公正,展示着自己的宽容与大度,而近似齐国史官的做法,又显示出对信仰的坚守!

郎平在对这个社会说,这才是中华的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如松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