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08月27日讯】在这里,让我们用图片简单解释一下基础货币流通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的区别和联系。
图解基础货币、流通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的区别和联系-1(网络图片)
图解基础货币、流通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的区别和联系(2)(网络图片)
对应到中国的货币体系上,可以认为29万亿的基础货币,同时也是29万亿的流通货币,所以,这里的基础货币=流通货币(即锅盖是基础货币的同时也是流通货币)。这就是实物货币时代和银行没有出现之前的社会货币状态,即所有的基础货币=流通货币。
图解基础货币、流通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的区别和联系(3)(网络图片)
对应到中国的货币体系上,可以认为29万亿的基础货币,却产生了44万亿的流通货币(中国央行的最新数据,基础货币28.9万亿,流通货币M1却有44.36万亿的规模,即流通货币的规模已经远超基础货币的规模,M1乘数为1.53)。在这里,基础货币=流通货币(可用锅盖是流通货币而非基础货币了)。
实际上这是在电子货币出现后的社会货币状态,流通货币已经不仅限于基础货币了。流通货币开始远低于基础货币。
图解基础货币、流通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的区别和联系(4)(网络图片)
对应到中国的货币体系上,可以认为在29万亿的基础货币的基础上,通过银行信贷却派生出来149万亿的货币供应量M2,M2乘数为5.16。
在这里,29万亿的基础货币,理论上可以产生149万亿流通货币的效果,但你却不能同时取现将其兑现为基础货币,就像149个厨师在只有29个锅盖的情况下,绝不可能没人拥有一个锅盖,不过尚可以做到每人可以正常使用锅盖而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是中国当前准货币体系的本质。货币供应量中大量的准货币存在,货币供应量和准货币的规模远大于基础货币与流通货币的总和。很显然,在降息和零(负)利率条件下,准货币向流通货币转变就会产生危机。
总结:近现代金融货币领域最大的新事物,就是基于IT技术的电子货币出现了,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一种非实物货币,将对人类社会及金融货币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变革。
现代的经济交易活动中,必然牵涉到银行取、存款操作(交易的买方取款,交易的卖方存款),这一交易活动假如使用基于电子货币的网银支付,包括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等在内的第3方支付都可以在转瞬间完成,这就相当于大大减少了厨师使用锅盖的时间,那么大量的锅盖就将存放在圆形桌上供更多的厨师来共享使用,这就使得中国在只有29万亿基础货币的前提下,当前实际上已为全社会提供了44万亿的流动性(流通货币M1)的规模,理论上可以提供更多至149万亿(M2的规模)的流动性,而不会出现圆桌上的锅盖不够使用的问题。
但是,有一个真相必须要十分清晰明了:流通货币M1并不等于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M2更不等于基础货币。在经济交易活动中,货币供应量M2及流通货币M1与基础货币不能不加任何区别就同等对待,也就是说,整个金融体系中的M2,是不能同时取现成现金钞票的(电子货币体系下完全没有这个必要,除非社会危机或战争甚至网络被攻击等现象出现),同时,跨行转账和资本外流,都将导致银行基础货币(银行系统内的清算货币)的转移和萎缩,尤其资本外流更将导致金融系统内的基础货币萎缩减少,会导致更严重的危机(圆桌上的锅盖被某些厨师各自带出后,将导致圆桌上的锅盖明显不足)。
因此,社会上的流动性一定要区分清楚为以下两种。
1.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就是商业银行内的基础货币(清算货币)的规模,也是超额准备金的规模。假如商行的流动性紧张,那么央行降准可以补充。所有的准备金总和,就是圆桌上的锅盖。
2.社会上的流动性:也就是社会流通货币的规模M1,与基础货币无关。
中国当前流通货币M1的规模超44万亿,远超基础货币的规模。因此可以清晰看出,我们所说的流动性不足时指商行的流动性(基础货币或清算货币)不足,而社会上的流动性泛滥。(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M0-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央行通过降准或SLF,MLF等可以补充商行流动性)
未来的危机只会来源于一个因素:资本外流。因为在准货币体系下大量的货币储蓄并不是由央行的基础货币来背书的,其中大量的准货币是由社会上银行表内信贷的债务人来背书负责的。一旦中债危机爆发,大量的货币储蓄将失去背书负责人,假如这个货币真相一旦被各大资本清晰地认识到,那么社会上的大量的资本将战略性撤离债务危机的爆发之地,这个过程将导致我国基础货币大量萎缩及人民币汇率贬值,从而爆发更严重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我将这个准货币体系下的金融危机称为M2提款权危机。
这个危机的先行指标和前兆现象就是国债负利率现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