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记载的“六亲”有哪些?(图)
人生在世,亲人之间是一种最为亲近、美好的关系。一对夫妻的结合,往往牵扯到两个家族的关系,即一对夫妻结为连理,两个家庭成为亲家。我们常听说六亲不认,有时是出于正义,即“秉公断案,六亲不认。”更多是出于利益。而古人教导我们:“六亲和睦。”
当今“六亲”泛指亲属。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六亲历代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
1、指父子、兄弟、夫妇。《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王弼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后汉书·循吏传·秦彭》:“乃为人设四诚,以定六亲长幼之礼。”唐李贤注:“立亲,谓父子、兄弟、夫妇也。
2、指父母、兄弟、妻子。《管子·牧民》:“上服度,则六亲固。”尹知章注:“六亲,谓父母兄弟妻子。”《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
3、《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晋杜预注:“六亲和睦,以事严父,若众星之共辰极也。妻父曰昏,重昏曰媾,婿父曰姻。两婿相谓曰亚。”即以父子、兄弟、姑姊(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姻娅(夫的家属)为六亲。
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相当于《尔雅·释亲》中的从祖父)。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从父的对立称谓:从子(从父子)→堂侄。
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史记·管晏列传》:“上服度则六亲固。”唐张守节正义:“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亦泛指亲族、亲戚。《红楼梦》第一0八回:“你说说,真正是六亲同运:薛家是这么着;二太太的娘家大舅太爷一死,凤丫头的哥哥也不成人......甄家自从抄家以后,别无信息。”又第一一四回:“那王仁自从王子腾死后......已闹的六亲不和。”《镜花缘》第五六回:“不意府上也因接驾合家离散,真可谓六亲同运。”
从母,语出《尔雅·释亲》:“母之姊妹为从母。”《仪礼·丧服》:“从母丈夫妇人报。”郑玄注:“从母,母之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