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具代表性的传世名画(组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
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汴京郊野的春光(首段)、繁忙的汴河码头(中段)、热闹的市区街道(后段)。

百骏图

《百骏图》是清代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由来自意大利的传奇画家郎世宁所绘。郎世宁(1688-1766)是清宫画师的领袖,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他教授中国的宫廷画师欧洲的透视技法,开创了大清中西合璧的画风。在他中西绘画技法融合的影响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

郎世宁擅长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作品中的精品画作。

《步辇图》


《步辇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无款,藏故宫博物院。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601-673)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1269-1354)晚年的巨作。七旬时,他在富春江畔“小洞天”所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半卷《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约910-980)的作品,目前原稿已经遗失,现存为宋代临摹版。绢本,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

顾闳中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所有的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第五段是描绘韩熙载的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

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

《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仇英(约1494-1552)的作品,仇英与沈周、文征明、唐伯虎这三位明代画家,被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仇英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汉宫春晓图》是仇英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表。此图勾勒秀劲而设色妍雅,画家借皇家园林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的笔墨表现出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极勾描渲敷之能事。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汉宫春晓图》历来受圈内人士追捧,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由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约348-405)所绘,顾恺之根据曹植浪漫的文学名篇《洛神赋》的故事情节所创作的故事画,顾恺之领会曹植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于绘画中延展文字叙事,画中呈现了曹植与洛神的多次相见,最终洛神驾着六龙云车于云端中渐去,留下曹植恋恋不舍地离开......

《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可惜的是,此画真迹已不传,现流传版本皆为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1096—1119)的绘画作品,王希孟擅绘山水,青年时代即显露才华,北宋政和年间入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曾经得到宋徽宗赵佶指导绘画技巧。

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王希孟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这幅作品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今藏故宫博物院。画用整绢一匹,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用传统青绿法,用笔极为精细,在兰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千古青绿之杰作。

《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由唐代张萱(生卒年不详)、周昉(约730—?)所绘制,唐代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而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着。因此,《唐宫仕女图》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最杰出的唐宫仕女图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五牛图》

《五牛图》是唐朝中期政治人物兼知名画家韩滉(723-787)所绘,这幅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牛只被“人格化”,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资讯。擅画牛的韩滉与韩干(以画马著称),被后人称为“牛马二韩”。

《五牛图》是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现存中国美术史上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也是可以确证的唐代大画家韩滉的唯一传世作品。

《五牛图》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兆页、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1950年初,这位爱国人士写信给中国总理周恩来,信中表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十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文化部在接到周恩来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六万港元成交。

《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