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以房养老”刚开头就结了尾…

【看中国2016年07月14日讯】新闻背景:2014年,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后,自2014年7月1日起试点“以房养老”,2016年6月30日是两年试点期的到期日。到2016年5月20日,中国国内商业保险公司开展试点后披露的数据是:北京18人12户投保,上海13人11户投保,广州14人11户投保,武汉2人1户投保。全国四个大城市办完所有流程的是47人38户。这就是数据!数据如此惨淡,且两年内只有数十例投保,还是出乎整个行业的预料……

试点了2年的“以房养老”政策彻底失败了!

尽管2013年刚有这个的时候,笔者就说过,这玩意儿不靠谱,一定会遇到困局,因为产业链支离破碎,即使把房子抵押出去,也得不到相应的服务。这不!果然被笔者的乌鸦嘴言中,这东西实施两年,北上广加武汉,截至2016年6月30日一共才59户投保。只有一家保险公司推出相关产品。可见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对于这个事情都兴趣不大。

按理说不应该,因为民政部11日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2.2亿的老年人要享受养老服务,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以房养老推不动呢?其实问题点就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房价涨的太多,已经强烈的干预了预期,对于一个永远涨的产品,正常人的思维就是,晚卖比早卖要划算,所以宁可现在吃糠咽菜,也要再扛几年。老年人失去了收入来源,对于钱更加算计,所以你现在让他把房子给你?几乎没这个可能。因为在他们心里,过几年可能还会涨价。

其次,诱惑力不够,以房养老没有很好地配套服务,如果只是一个倒按揭的方式,那他还不如自己干,把房子租出去一样可以获得收入。而且对于机构的信任感不强,万一把房子抵押给你,然后机构跑路了,老年人将血本无归,这样的风险他们冒不起。前两天北京就有一家,叫做怡养爱晚的养老机构就曝出了资金链断裂,有的8旬老人卖了房子加入会员,现在搞得无家可归。这事还需要公权力介入,否则老年人不可能会孤注一掷,拿自己的命去赌博。

第三,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居家养老,进入养老院已经是家庭不和谐的标签,但由于现在整个社会节奏加快,很多老人也是没有办法勉强接受,但如果把房子卖了进入养老院,基本就是家庭破裂的标签,除非跟子女决裂或者没有子女,否则一般老人即使想这么干,也会受到家里的阻力。大部分子女都会说,您去养老院,钱我们出,房子过户给我。老年人肯定打死也不敢,因为信不过!信不过养老机构,也信不过子女。所以,除非养老院给老年人带来足够的自豪感,比如明显高出一筹的幸福感,否则一般老年人基本不会接受,这么做无疑给子女扣上了不忠不义不孝的大帽子,家庭关系本来还过得去,这下也得分家了。

第四,全世界来看,基本以房养老只适用于鳏寡孤独,香港就是这样。而在欧洲一般都会有大银行介入,但那边房价基本稳定,所以在老年人心理,房子是个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不用消费房子了,自然可以倒按揭。但即使这样,从英国和德国的实践来看,依然不乐观。很多老年人还会选择自己出租,或者卖房去找个更便宜的地方居住来养老。

总之,以房养老这个事在世界范围无解。要想让这个进行下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房价基本稳定甚至下跌,第二,有大机构大银行的公权力保证,第三,提供完整的养老产业链,从看病、护理到丧葬的一条龙服务,第四,要有明显高出家庭养老的幸福感。只有做到这四点,老年人才有可能走出家庭。但问题又来了,房价不涨了,甚至开始跌了,还有哪个商家愿意干这个赔本的买卖呢?所以,这么一个拧巴的事,基本就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试点两年,也就可以寿终正寝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齐俊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