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企业债务恶化危机即将来临?(图)

 2016-06-03 12: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金融危机要来了(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6月03日讯】周二(5月31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企业的杠杆率依然居高不下。该机构警告说,这可能很快会给中国的信用市场带来重大挑战。

穆迪高级副总裁马丽·迪龙(Marie Diron)表示,中国所有行业的债务高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80%左右,并且大多数属于政府及相关实体。“有迹象表明,企业尤其是国企的财务压力加剧,这预示着政府或有负债规模较高。”

中国的债务问题一向引人关注。经济向好时,政府和企业积累的债务推高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上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显示,债务并无法无限叠加。一些专家说,无法还债的企业会让银行承压,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中国政治的观察人士指出,债务问题也在让中共部分高层人士失去耐心。近期《人民日报》发表的一名“权威人士”访谈文章,批评政府解决债务问题不力。据传,这名所谓的“权威人士”与习近平关系密切。

金融危机要来了?

在中国,负债累累的企业主要以大型国企或者央企为主。穆迪估计,中国的国企负债达到2015年GDP的115%以上,高于其他受评政府,且相当于GDP20%-25%的负债可能需要重组。与此同时,近期国有企业的债券违约数量正在上升。

上月,辽宁省政府旗下的东北特钢铁集团4月5日到期的10亿元人民币超短期融资债券发生违约;中煤集团旗下的山西华昱能源4月6日到期的6.38亿人民币债券本息发生违约。

“这些企业债台高筑部分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经济刺激,当时八成左右的投资都是由国企和央企完成的,且这些项目大多通过信贷的扩张进行。”北京长江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李学楠(Erica Li)表示,现在来看这些“大部分都是非常糟糕的投资”。

“(但)显然,高债务引起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正在增加,再加上之前人们一直以为国企和央企是没有违约风险的,但最近违约的都是国企,这个也有点动摇了大家的信心。”

负债民企也举步维艰

《金融时报》旗下的《投资参考》网络研究主管孙昱同意李学楠的说法。最糟糕的情况是出现大面积系统性风险,企业违约和倒闭,失业率上升。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中国庞大的国企和央企中。在中国民企心脏地带的浙江省,多年来十分活跃的民营企业正因经济放缓、海内外订单骤减,加之累累负债,举步维艰。

《金融时报》旗下的《投资参考》在近期的一项调查中指出,浙江81.3%的受访企业曾通过主流或者地下银行借钱还债。“设备转让、贷款展期及更近些时候的债转股方式也被用于避免违约,不过眼下债务链条绷得越来越紧。”撰写这份报告的孙昱说。

“浙江的情况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孙昱说,“更糟糕的是,现在很多中国的民企因为不愿面临债务风险,因此停止投资。”他警告说,2011年温州的信贷危机只是一次前奏,民营部门将面临一场持续时间更长、更严重、席卷全省的低迷。

“重蹈日本覆辙”

那么,庞大的债务问题如何解决?在浙江,地方官员和当地银行似乎正在为多数企业打掩护。孙昱在当地采访了一名国有银行地方分之的信贷员,他说现在银行的头号任务是“掩盖坏账”,比如通过展期等方式缓解燃眉之急,而不是让经营不善的企业破产。

对许多中国经济的密切观察者来说,无论是针对国企、央企还是民企,这种方式只是在拖延问题,自我欺骗。“最主要的挑战并不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而是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解决,”长江商学院的李学楠说。

李学楠说,不允许企业破产可能出于两种考虑:维稳和经济。一种是员工可能大量失业,造成社会问题;另一种是企业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而它们的倒闭将给政府的税收带来影响。

也因此,政府可能拯救没有效率和前景的企业,让大量的资本锁在了所谓的“僵尸公司”里面,而很多有活力的行业和企业却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最后的结果就是经济陷入漫长的衰退。

“若中国真这样做的话,那很有可能就重蹈日本的覆辙。”李学楠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岳尔 来源:BBC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