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网友表示:在他们老家,“和”字都是发“汗”的音。(图片取自travel.sina)
很多大陆人听到台湾人把“A和B”念成“A汗B”时,都觉得有点怪,以为是台湾方言,其实这是道地的老北京话。
有大陆网友研究发现,民国时期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在《语言问题》一书中,专门讲过“和”字的读音,那时候在北京话里,“和”并不是发“何”的音,而是读成“hàn”(音同“汗”),或者“hài”(音同“害”)。此外,在1999年出版的弥松颐著《京味儿夜话》一书中,作者弥松颐先生也说,北京话的“和”念成“汗”和“害”,1996年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辞典》,也收录了“和”字的“汗”这一读音。
那么这个北京发音为什么跑到台湾了呢?这就要从中华民国说起了。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二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1919年9月编辑出版了《中华民国国音字典》,北京语音占有重要地位。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为了消除日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国民政府大力推行“说国语运动”。1946年4月2日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开设了“国语广播教学”,每天清晨在台湾广播电台播音,为台湾各地的国民学校教师及国语推行员作发音示范。主讲人齐铁恨先生是位“老北京”,他按照当时的北京话,把“和”读成“汗”,所以从此以后。台湾人就都把“和”念成“汗”了。
而大陆在49年以后更动了一些字词的发音,把“和”字“汗”的读音去掉,定位“何”的读音。渐渐北京人说“汗”的也越来越少,不过在大陆一些偏远地方仍有保留。大陆一位网友说,在他的老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一个小县城,“和”字都是发“汗”的音。当他第一次听到台湾人也这么说时,觉得很奇怪,两个地方一南一北隔的这么远,怎么会都是用这个不常见的发音呢?原来是国民党带过去的啊。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