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接续〈《红楼梦》的曹雪芹是虚拟人物吗?(一)〉一文。上文提及曹雪芹友人的六首诗歌,接下来接续相关资讯。
二、脂砚斋批语中的人名索隐
以上从敦敏、敦诚及张宜泉的诗意中捕捉到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相关资讯,但他们的诗歌与笔记从未出现过《红楼梦》三字,仅凭这些资讯尚不足以证明这个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曹雪芹。我们来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戍本批语中的人名进行索隐。
1、甲戍本第一回的脂批
甲戍本第一回有脂批:“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处,脂批:“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从以上二条批语看出,雪芹与芹溪均是指作者,芹溪则是雪芹的号。而前文提到张宜泉有一首《题芹溪居士》的诗,注明了: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他并有《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一诗,表明芹溪居士即曹雪芹。由此推断脂批所指的曹雪芹与张宜泉所交的曹雪芹为同一人。
2、甲戍本第十三回的眉批
甲戍本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凤姐处”有眉批:“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松斋。”批语落款人为松斋,而曹雪芹好友敦诚在《四松堂集》里的《潞河游记》,记载了他和松斋等人的一次出游:
“游者,凯亭、墨翁、松斋、子明、贻谋既余也。先是凯亭、墨翁、子明在南甸,贻谋在丰闸,松斋在白园,余往寻之……时届寒食。春云蔽岫,轻烟暗野,凉风拂面,细雨飘丝。急策吟鞭而青衫半湿矣。至南甸上冢后,饭于丙舍。墨翁往约松斋,余与凯亭、子明遂桨一叶西上。墨翁、松斋亦至,斫脍击鲜,极兴所至,叫嚣之声与乃相杂;松斋固邀饮其园亭,遂偕东下。酒舍渔庄晚景如绘,松斋欲观亭画壁,因再入天将寺,虽刹那间,余觉有今昔之感,抵松斋园亭,乃其先相国白公潢之别墅也,楼台瓦砾、池沼荆榛,惟松数十株尚苍然挺秀,于荒冈残石间,其下为老圃矣。”
敦诚的宗室好友永恚在《神清室诗稿》中有与他老兄永恩唱和的“访菊”、“对菊”、“梦菊”、“簪菊”、“问菊”等诗,《红楼梦》中也有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人分咏的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十二题。可见小说中的情节,有以当时现实生活中的诗歌活动为依据。
根据以上批语中的人名索隐,充分说明《红楼梦》中的曹雪芹与敦敏、敦诚、张宜泉、松斋等人交往的曹雪芹属同一人,完全排除曹雪芹系虚拟人物之说。
三、敦诚、敦敏笔记中的影迹
对曹雪芹来说,创作《红楼梦》是他平生所做最大的一件事。敦敏、敦诚等毫无记载,这是很多红学家质疑曹雪芹著作权的原因之一。这也的确是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其实我们仔细察看敦诚、敦敏的笔记,还是可以发现《红楼梦》的影迹的。敦诚的《午梦记》居然也点出了“太虚幻境”四字,可以推度他必然读过《红楼梦》。
1、《午梦记》
《午梦记》云:“余非至人,往往多梦,梦觉思之,是想是因,亦不知其所以然也。丁丑夏客松亭山,鸡窗无聊,每于午后便效坡翁,摊饭手持一卷,卧仰屋梁,俄而抛书蘧然入梦。觉来未及反侧,梦境筒翅,静而思之,渺焉茫焉,若有若无。……嗟乎!如非梦人则已,若同一梦也,何不听乐钧天而忘味帝侧,又何不直入太虚看鞭龙,种瑶草,俯瞰下界,九点一泓。不然如邯郸道上黄粱富贵,亦可差快一时。或如巫山之游,枕席高唐,亦可风流朝暮。郎漆园之蝶,郑人之鹿,亦无不可。今数者不得其一,徒以至幻之身,入至幻之境。人生大梦,而大梦复梦,又于梦中说梦。梦觉圆梦,吾不知幻之至于何地而后止。”(《四松堂集》卷四)
敦诚的《午梦记》写于丁丑(1757年)之夏,同年秋天他写了《寄怀曹雪芹》之诗,诗中恰有“扬州旧梦久已觉”之句。而此前三年,甲戍本已出。《午梦记》与“梦游太虚幻境”又有异出同工之妙。
2、《鹪鹩庵杂志》、《寄大兄》
敦诚《鹪鹩庵杂志》第十六云:“独居南村,晚步新月,过一庙寺,微微闻梵声,见枯僧坐败蒲上,因与之小语,移时,……”又《四松堂文集》里《寄大兄》云:“抵南村,便觅一庵下掾,榻近赖龛,夜间即借琉璃灯照睡。侩既老且聋,与客都无酬答,相对默然。”
这则记载与《红楼梦》第二回“雨村闲游”类似:“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走入看时,只有一个聋锤老僧,在那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侩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答非所问……”
《寄大兄》写于敦诚四十七岁时(1780年),距曹雪芹逝世有十七年。
3、《鹪鹩庵笔麈》
敦诚《鹪鹩庵笔麈》有一则云:
“一日同贻谋游芹城之神山岭,饮龙泉寺溪边,薄醉。睹一女子,眉目如画,侧立柴门,徘徊宛转,若不胜情。因与贻谋作无题诗云:转过清溪日已斜,桃花门巷晚停车。春来不愤轻盈燕,又在寻常百姓家。醒后亦自悔绮语过,初不意有人知也。后月余,晤永国公,忽有刘阮之谑。余与贻谋惊吁莫测。盖彼时伊在其园中,于墙头窥见之也。因录之以为年少轻薄之戒。(《四松堂集》卷五)”
这则记载前段故事与《红楼梦》第十五回宝玉路遇二丫头类似:宝玉遇见一个叫二丫头的小村姑,纺线给宝玉瞧,宝玉对她十分颠倒。秦钟打趣说:“此卿大有意趣。”后来临别时,二丫头抱着小兄弟来送行。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料是众人不依,少不得已以目相送”。
后段故事与第一回“娇杏回眸贾雨村”情节类似。敦诚这些故事笔记应受《红楼梦》启发,因为曹雪芹比敦诚大十九岁。
4、《瓶湖懋斋记盛》
而敦敏在1758年的《瓶湖懋斋记盛》也记载了曹雪芹著书之事:“——芹圃出其所著之书示余,甫阅其图,便觉绚丽夺目,人物栩栩,光明曝照,曾所未睹。——余遂拜谢盛情,与芹圃赁舆载风鸢、南酒而归。是以得快读其书。”。
从其“人物栩栩,以得快读其书”来看,这本书应是《红楼梦》。敦敏不直书《红楼梦》之名,可能是因为乾隆朝“文字狱”一浪掀过一浪,有时株连者上百人。《红楼梦》又影射本朝之事,查起来,怕有知情不报之罪。
作者简介
一木,原名肖斌伟,作品散见《诗刊》、《语文月刊》、《时代文学》等报刊,2009年开始研究《红楼梦》,并搜集有关资料,至2015年完成了二十六万余字的长篇红学论文《一木解红楼》。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