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46%接受民意调查者回答愿意在家里收容难民(大赦国际/全球扫描)
【看中国2016年05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华德编译)《石英》杂志发表评论,分析大赦国际有关难民问题的民意测验数据,尤其是中国应答者的反应。
根据大赦国际新近的民意调查,德国有94%的接受采访者认为其他国家应该欢迎那些逃避迫害或战争者,人数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当然,考量到德国在当前难民危机中接受了最多的难民,这一结果可能并不令人惊奇。
然而,当被问及是否愿意让难民住在家里时,在中国有46%的应答者说“是”,高居榜首。
如何解释中国民众的非凡气度?中国民众--或者更确切些说是中国18个大城市的接受民调者--不知何故走在政府的前面愿意欢迎难民。(有些例外,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数字,上一次在1970年代末越南难民危机中,当时的中国政府接受了最多的难民)。
然而,也有可能是更现实的原因:翻译出了问题。中文电话问卷的前两个特别提到难民逃离“战争或迫害”;第三个问题却没有,仅问及接受民调者愿意提供何种程度的待遇给难民。
此外,只有第一个问题--有关难民是否应该逃亡至其他国家以摆脱冲突和迫害--提问者确实尽量暗示,是指特意逃到其他国家的难民。
上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负责这些研究的咨询公司“全球扫描”在电话民调中使用了中文“难民”这个词,按照字面解释指“因灾害流离失所的人”--不涉及国籍,所以这个词能表示逃亡者,例如叙利亚,或者指在中国被赶出家园者(人道主义者称之为“内部流离失所者”)。有鉴于此,中文媒体时常在“国际难民”和“国内难民”之间加以区别,而且由于自然灾害的规模和悲剧频发,中国恰巧有许多这类后者。
因此,这可能意味着46%愿意收容难民者有部份并非指国际难民--相反,他们是指其他遭受天灾的中国民众。假若是后者,那种对本国流离失所的农民的慷慨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与致命性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空前的利他主义风潮相比,现在的民调数字是当年实际数字的二次方。当时涌入汶川竭尽所能的志愿者来自全中国,收养地震孤儿的询问声经久回荡。
翻译中的歧义也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中国应答者在第一个问题中比较矛盾--这个问题有具体指明是去其他国家的难民--在顺序中先于两个国籍含糊的中文“难民”问题。
民意测验表明,在问及“你的政府必须做更多以帮助逃离迫害和战争的难民?”时,中国的排名确实超过任何其他国家,既然中国的“国内难民”问题并非如此,那么回答的“是”可能指“国际难民”。或许中国的领导层--还有其它各地的大量圈内人--已经低估了中国民众的善意。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