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疫苗案前那些轰动一时的食品药品大案吗?(组图)
山东疫苗案震惊社会各界。(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3月26日讯】近日,山东黑心疫苗案持续发酵,其涉案时间之长、金额之大、范围之广都令千夫所指、舆论沸腾。重压之下,中共官方也一再表示彻查严办,然而,回顾这些年来食品和医疗领域的重大事件,多数结局都是“烂尾工程”。3月24日,微博自媒体“刺猬公社”发表了一篇题为《疫苗事件以前,那些轰动一时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今怎样了?》的文章,回顾了中国大陆此前发生的多起类似的公众事件,并追踪了事件的处理结果和后期效应。
山西疫苗事件
2010年3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刊发题为《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的深度报道,称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疑与大量疫苗高温暴露有关,矛头直指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对疫苗负有配送、保管义务的中共卫生部企业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事实上,早在2007年期间,山西即发生了多起儿童注射疫苗后致伤、致死的事件,但一直被当地媒体及政府隐瞒和压制,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经济时报》公布,而此前该报的首席记者王克勤对此进行了半年的实地调查。
消息公布后,17日下午,山西省卫生厅通过《新华网》发布消息,称“未接到因注射疫苗出现聚集性异常反应的报告”,当日晚间则称“报道基本不实”。《中国经济时报》报社对山西省卫生厅的上述言论提出强烈异议。
舆论对此一片哗然,山西省政府介入后,成立专家调查组对报道中15名儿童的病例进行逐一分析。之后,工作组发表通告称,由国家食药总局对部分批次疫苗进行抽检,结果合格!
山西疫苗事件的官方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刺猬公社”微博)
通告公布后,王克勤和疫苗事件举报人陈涛安共收到约240个山西家庭的情况反映,患儿均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相似症状。
整个山西疫苗事件中,虽然主张诉求的患者家庭众多,但最终进入法院司法环节形成诉讼的案件极少。整整六年过去,2015年5月12日,山西省古交市原相乡河口村农民赵国平起诉太原市医学会的委托合同纠纷一案在太原市迎泽区法院立案。这是山西疫苗事件在2010年被媒体集中报道后,6年来第一起涉及提出监管部门过错、并被成功立案的诉讼。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疫苗乱象调查》发表后,山西多位家长以及陈涛安收到了恐吓短信,陈涛安的家属甚至接到了恐吓电话。更不可思议的是,山西省信访局竟约见了部分接种了“问题疫苗”孩子的家长,要求其“别搞小动作”。同年5月,《中国经济时报》社长、总编辑包月阳因签发《山西疫苗乱象调查》而被调离职务。
同时,还需说明的是,关于问题疫苗的报道早在山西疫苗案之前就有了。
2005年的“安徽泗县假疫苗事件’:学生注射疫苗后有不良反应,中共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组认为,疫苗不存在问题,这些孩子是群体性臆症。
2009年的“大连金港问题疫苗案”:狂犬病疫苗中检出违法添加的核酸物质,可能导致无效免疫。
2009年年底的“江苏造假疫苗事件”:疫苗效价低,可能不能发挥原有作用。
2009年年末的“广西来宾假狂犬疫苗事件”:狂犬疫苗为开水兑药制成。
尽管在舆论的压力下,上述案件中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惩罚,但是根本原因没有解决,致使“疫苗之殇”反复重演,人们恐慌不已。
数日前,在山东,问题疫苗再次曝光,王克勤3月23日在微博写到:“此刻,只有泪水……”,“下一个六年,多少孩子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毒胶囊事件
2012年4月9日,中共央视《晚间新闻》主持人赵普发出一条微博“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此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明胶的关注。
2012年4月15日,央视在《每周质量报告》当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中,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进行曝光。节目中曝光了9家药厂13批次药品,其中不乏人们熟知的药品或企业——阿米西林胶囊(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诺氟沙星胶囊(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修正药业等。
黑心厂家将皮革下脚料制成明胶后再用于药用胶囊的制作。(图片来源:“刺猬公社”微博)
事件曝光后,药监局紧急叫停13个毒胶囊产品,各省市开始调查毒胶囊事件,期间各地查处、叫停了多家企业,警方就“毒胶囊”事件逮捕9人、刑拘45人,各地查封非法生产线80条,查扣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7700余万粒。
在媒体方面,因为涉及面广,报纸、电视台、网络媒体对此纷纷曝光,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新浪微博上先行“预告”,也进一步提升着此时的曝光度,网上对“毒胶囊”关键词的搜索也达到了顶峰。
那么,舆论的关注会让胶囊行业就此改善、政府监管到位了?这一想法太天真。
关于查处毒胶囊的相关新闻并未就此停止,近两年,浙江宁海、山东济南等地均被曝光有毒胶囊的制作和交易,且数量不在少数。
病毒灵事件
2014年3月11日起,媒体开始陆续报道西安枫韵幼儿园“喂药”事件,即幼儿园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以春季防止交叉感染为由,给儿童服用处方药“盐酸吗啉胍片”(俗称“病毒灵”)。
随后,3月12日,陕西省的鸿基新城幼儿园也曝出同类事件。
随后,这两起事件被各大媒体报道或转载,但主要集中在对事件本身、幼儿园擅自给儿童服用药物是否合理、以及滥用药物对儿童的影响上。
此后的3月13日至20日,吉林、湖北、安徽、山西、湖北、广东等地陆续曝光幼儿园“喂药”事件。
在事件发酵的同时,当局也做出了反应。3月11日到13日之间,西安涉事幼儿园被关停整顿,相关人员被警方逮捕。卫生部门分批组织幼儿到西安市儿童医院进行免费体检。
在“喂药”事件中,暴露了官方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与管理上的松散、对保健医生来源与资质的放任。
三鹿毒奶粉事件
2008年9月9日,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事件被曝出,原因疑为食用某同一品牌奶粉。此后接连数天,全国数十婴儿被查出患肾结石,甚至有死亡病例,罪魁指向三鹿奶粉。
11日,三鹿集团回应奶粉事件: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其奶粉质量检测结果为合格,不过后者否认受托检验过其奶粉。当晚,卫生部提醒:立即停止使用三鹿受污染奶粉,三鹿集团也承认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并发布召回声明。
12日,三鹿集团声称,此事件因不法奶农为牟取更多利润,向鲜牛奶中掺三聚氰胺而起。
随后,经相关部门检验,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也不幸“中招”。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死亡4人。
上报制度、免检制度、奶粉产业链监管不到位以及中国检测标准偏少等多重因素为毒奶粉的出现提供了生存土壤。
中国在三鹿毒奶粉事件后,正式迎来了民众抢购海外奶粉的高潮。
让毒奶粉事件中受害者不平的是,2013年,三鹿品牌竟然依靠有机粮“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