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齐白石墨宝险些被用来换熏鸡(图)

 2016-03-23 00:2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齐白石像。(网络图片)

人有命运,书画何尝没有?

一次,宝珠夫人向齐白石讨要书及诗,白石老人便精心篆诗一首。1943年2月,宝珠夫人因病故去。这幅墨宝险些被小孩子拿去换了熏鸡,幸被学生买回。过几天,白石老人照原作再写以示谢意。

著名书画家王森然先生,收藏有齐白石赠送给他的一幅篆书中堂。这幅墨宝,得来有些稀奇。

王森然与齐白石有30多年的交情,彼此非常相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写过许多有关齐白石的介绍文章及对齐白石作品的评论,深得齐白石看重。之后齐白石将自己的许多资料提供给王,王森然因之写出一部《齐白石评传》。这部“评传”的初稿,齐白石作为资料交给胡适“代为先行一读”,请胡适做编写《齐白石年谱》时参考。结果胡适将齐白石有意“瞒天过海”说大年龄(为了避讳)的事给考订计算了出来,最后弄得齐白石老大不高兴。不过这已是另一回事了。

送给王森然的这幅中堂,与一幅相似的中堂有密切关系。齐白石从湖南老家到北京后,为了生活上有个照顾,妻子陈春君为他娶了夫人胡宝珠。胡不仅照顾齐的日常生活起居,还在他作画写字时,为其展纸磨墨,帮助很大。后来她为齐白石生养了男孩,便更得到老人信赖。一次,宝珠夫人向齐白石讨要书及诗,齐白石觉得这是应当的报答,便精心地在一张红色点金的古笺上,用篆字书写出一首诗:“芙蓉花发咏新诗,故国清平忆旧时;今日见君三尺画,此心难舍百梅祠。”

“百梅祠”是湖南湘潭南边的一处地方,齐白石在那里曾借居七年之久。这里原名“莲花寨”,房子名“梅公祠”。此地周围20余里,一望都是梅花,齐白石于是把梅公祠取名“百梅书屋”,也就是诗中所谓“百梅祠”。在梅公祠边,齐白石从老屋移来许多木芙蓉,花开之时,如铺就大片锦绣。写作此诗,显然有思念家乡的浓厚情绪。

这样一幅饱蕴有齐白石深情的精品,宝珠夫人当然细心珍藏。可世事变迁,有时出人意料。1943年2月,与齐白石生活20多年的宝珠夫人因病故去。她手里的收藏字画,命运也就多舛起来。

1944年的一天,王森然去看望齐白石。走到家门口,正看见宝珠夫人的一个孩子,在门洞里吃一只熏鸡。再看,发现卖熏鸡的小贩担子上,正放着齐白石书给宝珠夫人的这件篆书精品。对小孩,王森然自然很难开口,他便询问小贩。小贩辩称是小孩自己拿来换鸡吃的。王森然便说,小孩拿家里东西出来,你也敢收?现在想来,也许小贩大致知道这家老头字画值钱。王森然问过这只熏鸡的价钱,交付给小贩一元八角,把这幅精品从小贩手里赎了回来。

书法拿到手,王森然将小贩警告了一番,又将小孩教育了几句。可是,他却不好将这事拿去给齐白石说。进门之后,王森然想想,只对齐白石说:我在厂甸,不意间见到这幅中堂,知道是老师的珍藏之物,便买了回来。

齐白石听后,又见到此字,十分感动弟子的孝心。过了几天他照原样为王森然书写出来,以表达谢意。当然,这次的纸,不是红色点金古笺,但也是一张好宣。字后加有附注,却是原中堂未有的:“百梅祠,在湘潭南行百里莲花峰下,予曾借居七年,亲手栽芙蓉树甚茂。此诗为人题画芙蓉作,予室人宝珠求书之,不知因何失去,森然弟从厂肆买回赠予,乃书此诗报之。八十四岁白石老人齐璜。”

这幅篆书中堂,运笔、着墨、布局,配合得当匀整,再加上附注的行书落款,几个朱红印章,参差错落,相互辉映,更显得精美异常。这幅字,虽然没有用红纸那么鲜艳,但线条之流畅,也是白石篆书中不可多得的。整幅望去,精神饱满,气势雄伟,王森然甚至以人赞“祈三公山碑”的话来形容它:“龙跳虎卧,戏海游天,美女仙人,霞收月上”。认为此幅中堂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人有命运,书画何尝没有?这幅字,倘没有宝珠夫人所求,就没有后来孩子拿它换熏鸡。当然也没有王森然的赎回送还,齐白石重书赠出。这幅精品,眼下不知流落何方,但倘若当初拿它换了熏鸡,可算得明珠暗投。也许不见得,说不准它会演绎成另一段曲折的经历也未可知。

責任编辑: 润珍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