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千古名相 成功男人背后的男人

 2016-03-05 06:3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管仲(?~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齐国颖上(今安微颖上)人,史称管子。

管仲相齐四十年,是著称于世的贤相,齐国就是因为他,才威震诸侯,成为春秋首霸,而他能成就这等伟业,与遇到鲍叔牙这个好朋友密不可分。

贫贱之中见真情。在管仲最困难的时候,好友鲍叔牙伸出了无私之手,诚心诚意的助他度各种难关。管仲多次同鲍叔牙共事,总是挫折重重,鲍叔牙安慰他说:“人生都是有起有伏。假使你得遇其时,定当百不一失。”这类开导给管仲极大的安慰和鼓励。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因而,他们的友谊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美谈,被誉为“管鲍之交”。

后来,鲍叔牙做了齐僖公的臣子,很得僖公推崇,命他做三儿子小白的老师。鲍叔牙心里总惦记着管仲,便多次向僖公推荐管仲,于是僖公让管仲做了二儿子纠的老师。齐僖公还有个长子叫诸儿,诸儿早被立为太子,他就是后来的齐襄公。

当时,僖公秉承庄公的治国方略,齐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大曾,能够征伐异国,主盟诸侯,史称庄僖小霸。襄公继位后,他如能守德怀仁,定可光大祖业。而他自身又有一些权谋和才干,本应能成就霸业的。但他不思进取。生活腐化堕落,对下属蛮横凶暴,致使齐国日益混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也怕因襄公猜忌而被诛杀,及时逃到了国外。管仲辅助公子纠在鲁国避难。包叔牙辅佐公子小白来到了莒国,两位好朋友各奔东西。

西元前六八五年,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的弟弟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但不久又被人杀死。齐国没了君主,逃亡在外的襄公诸弟纷纷准备返回继位。谁先回国,谁就将是新国君。

公子小白之母是曾卫国的公主,受宠于齐僖公,公子小白和齐国贵族高氏友善。公孙无知被杀之时,齐国高氏就和国氏商量,把公子小白秘密从莒国送回国。鲁国听到公孙无知死讯,也立即发兵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率部队在从莒赴齐的路上阻挡公子小白。

管仲赶到莒国的边境时,正好碰见鲍叔牙和小白等一行向齐国赶去,便暗暗拿出弓箭,对准公子小白射了一箭,幸好射在了小白衣服的带钩上,小白假装中箭,大叫一声,就势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立即送信给鲁国,鲁国得到这个消息,觉得已经没有人和公子纠争位了,送公子纠回国的队伍走得就不那么急了,而公子小白和鲍叔牙一行却加快速度,日夜兼程赶到了齐国的首都临淄。

西元前六八五年,公子小白在高氏、国氏的帮助下,继位为君,即齐桓公。当年秋天,鲁,齐两国战于干时,(今山东临邑西南)鲁军大败,鲁庄公丢弃所用的战车,坐轻车逃跑。

鲁军失败后,鲍叔牙率领军队,代表齐桓公前往鲁国,把公子纠杀掉,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和召忽,交给齐国处置。于是齐国杀掉公子纠,并把管仲,召忽交给鲍叔牙,召忽不愿返齐,自杀身亡。管仲坐在囚车里随鲍叔牙返齐。回国以后,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仅仅是治理齐国,那么由我辅佐即可,您若要称霸天下,则非管仲不可。”

齐桓公对管仲曾箭射自己,真是恨透了他,一定要杀掉管仲报这一箭之仇。鲍叔牙说:“君王应该把眼光看的远大一点,管仲的才能比我可高多了,大王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使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劝导,不计箭射之仇,亲自出城去把管仲迎进城来。随后,拜管仲为相国,且地位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的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拜相之后,对齐国的内政,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难得的是齐桓公十分贤德,全力支持这位曾欲置自己于死地的人,使得这些改革得以推行。

管仲注重经济建设,反对空淡,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才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变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组织,设官吏管理制度;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须经三次审选;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整物价。管仲变法的实质是变革土地和人口制度。事实证明,管仲变法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面对国富民足,社会安定繁荣局面,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咱国富民强,可以会盟诸侯了吧?”管仲谏阻道:“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然而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管仲说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地位,联合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借此办法,齐桓公实现了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有一次,齐桓公以谴责鲁国不参加盟会为借口,亲率大军,直奔鲁国,很快就打下了鲁国边境的遂城。

鲁庄公害怕了,忙使人去齐国讲和,齐桓公答应退兵,同时约请鲁庄公到齐国柯地(在今山东省东阿县)会盟。正当两国国君在柯地立盟之时,鲁庄公的随行人员,大将曹沫手持利剑,抢上前去,一把抓住齐桓公的衣袖,举起宝剑,厉声说道:“齐国屡次欺负鲁国,抢走我们汾阳之地,如果你们真心结盟,就应当先还我汶阳之地。”管仲挺身而出,说:“齐国可以和鲁国以汶水为界!”齐桓公性命危在旦夕,也表态同意,曹沫这才收起宝剑。两国国君歃血结盟之后,齐桓公又和曹沫歃血结拜。

事后,齐国众臣义愤填膺,要求齐桓公打击鲁国。消灭鲁庄公,杀死曹沫,齐桓公也对在柯地受辱很气恼,有心发兵复仇。管仲劝谏:“做霸主首先要讲信义,我们既然答应了人家,就要履行诺言,否则会因小失大。”

管仲的话提醒了齐桓公。他立即按照约定,将汾阳之地还给了鲁国。这个消息一传出,很多诸侯都赞扬齐桓公是一位守信义的仁君。宋国国君觉得不应该不参加北杏之会,派使臣到齐桓公那里认错,并带了一份礼物给周王。齐桓公就同意宋国人加入盟约。这样,宋、鲁、陈、蔡、卫、曹、邾,七国加入了以齐桓公为首的联盟,齐桓公逐渐成为中原各国实际上的盟主了。“尊王”的结果,齐桓公自己终于成为“王”了。

“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的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西元前六六四年,山戎伐燕,齐军救燕。西元前六六一年,狄人攻邢,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新都。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桓公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经过多年努力,齐桓公对楚国一再北侵,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到西元六五五年,联军伐楚,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楚国也表示愿意加入齐桓公为首的联盟,所从各国的指挥,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国北侵,保护了中原诸国。

西元前六五一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命宰孔重赐齐桓公,以表彰其功。齐桓公召集诸侯大会于蔡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县)举行齐桓公受赐典礼。受赐典礼上宰孔传达周襄王之命,因齐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跪受赐。齐桓公想听从王命,顺势也就不跪了。管仲从旁进言道:“周王虽然谦让,臣子却不可不敬。”齐桓公于是答宰孔道:“天威不违咫尺,小白不敢贪王命,而废臣的职责。”,说罢,齐桓公急走下阶,再拜稽首,然后登堂受胙。众诸侯见此景,皆叹服齐君之有礼。齐桓公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蔡丘之盟”。至此,齐桓公达到了他霸业的顶峰。

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组织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管仲虽然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谦虚谨慎,从不言功,低调做人。周襄王郑五年,(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王室内乱,十分危机,齐桓公派管仲平息内乱。管仲完成的很好,获得周王赞赏,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准备用上卿礼仪设宴为管仲庆功,但管仲没有接受,最后他接受了下卿礼仪的待遇。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当管仲病重时,齐桓公担心没有合适的人选接替他的相位,便来到管仲病床前,问政于管仲。

桓公问:“鲍叔牙如何?”

管仲答:“鲍子是个正人君子,他善恶过于分明,如果仅仅是好善尚可,但他记人一恶,终身不忘,没有人能容忍得了。”

桓公问:“隰朋如何?”

管仲答:“隰朋不耻下问,过家门而不忘国事,是很好的人选。只可惜他于我行同喉舌,我一死,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的。”

桓公问:“易牙如何?”

管仲答:“易牙为了迎合君王的口味,不惜杀掉亲生儿子,做成美食给你尝鲜,但人情莫大于爱子,他对儿子如此,何况于君呢。”

桓公问:“竖刁如何?”

管仲答:“竖刁不惜阉割自己的身子,来尽心侍候君王,但人情莫重于身,他对自己的身体尚且如此,何况于君呢。”

桓公问:“卫公子开方如何?”

管仲答:“开方舍弃卫国的侯爵,前来投奔齐国,其父母去世,也不回去奔丧,但人情莫亲于父母,他舍弃千乘之国,其势必有超越千乘国的贪婪。”

桓公不解的问:“平日里,没见过他们有什么贪图呀,”

管仲说:“平日里,他们之所以不会张狂,是因为我等老臣在,而我等一旦去了,他们就会专权的。”

管仲去世后,齐桓公把易牙、竖刁、卫公子开方都赶出了王宫。

齐桓公拜隰朋为相,果然不到一年,隰朋就去世了。

桓公任用鲍叔牙为相。

可是桓公离开了易牙等三人,竟然饭不香,睡不安,不久,就又召回了易牙等三人。鲍叔牙愤愤不平,从政不到二年,就忧愤而亡。

由此,易牙三人专权自重,各树其党,争权夺力,全不把桓公放在眼里。以致,桓公孤零零的被封死在深宫。死在床上两个多月无人过问,尸虫爬出了宫墙外,人们才知道。齐国也从此陷入动荡和战乱中。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不分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依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和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和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很多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这些为政思想对后代的影响至今不衰。

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的德与行必然要符合其时代特征。他在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的同时,征战多,税赋自然也要多,必然要加重百姓的负担。因他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齐桓公,着眼点是齐国的整体利益,百姓为国多有牺牲,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虽然如此,管仲仍不失为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在中华文明史上有过巨大贡献。孔子曾赞誉管仲:“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夷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管仲,中华民族的一位伟人,我们以他而自豪。

責任编辑: 刘良鑫 来源:DJY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