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恩涌泉报之美德(图)
恩,慧泽也。“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朱子家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德报恩。知恩图报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
衔环结草,以德报恩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没有生过孩子的爱妾名叫嬖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的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三德与五知
人生有“三德”:一要有知恩图报之德;二要有助人为乐之德;三要有与人为善之德。人生还有五知,“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
知恩,就是知道天地君亲师友的恩惠,知恩必报,不作忘恩负义之人;
知道,就是懂得天理大道,敬信神明,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知命,就是知道命理,安分守己,不妄求非分;
知足,就是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知幸,就是知道什么是人生之大幸:正直为人,不负此生。
五知堂出自《宋史・任布传》,任布是河南人,后唐宰相圜的四世孙。力学,家贫,曾经跟人借书来读,后来进士及第。任布密切关注国家的边境防御,他曾上书陈述河北的战略利害关系并请求保持戒备,后来契丹果然发兵澶渊,他也因此受到真宗关注。任布曾经在富顺监管盐井,当时井盐产量降低,课税却没有减少,有的甚至卖子卖孙也无法交足税款,他上奏废除了盐税。任布被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回来后被拜为右谏议大夫、知真定府。想检查河北兵,任布说:“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任布从政“纯约自守”,退休后在洛阳盖了一座“五知堂”,叫做:“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任布死后,赠太子太傅,谥号恭惠。任布的儿子也地位显达,性格恬远,崇尚释氏佛学,历官为司,封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