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方政府卖地收入超27万亿 去向不透明
【看中国2016年02月17日讯】自从1999年至2015年,这十七年将是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卖地最为迅猛的年代,全中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约27.29万亿元,年均1.6万亿元。在过去的十年间,也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最迅猛的时期,房价也基本上扶摇直上,直至2015年。
今年1月29日,财政部发布“2015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15年1至12月,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547亿元,同比减少8840亿元,下降21.4%。2015年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直接原因是非一线城市楼市销售的疲软,开发商因此减少了拿地开支。
然而,对于巨额土地收入的使用去向,由于鲜有城市政府对外公开,公众难以知晓。加之近年来频频有政府官员因在“土地出让”环节上贪腐涉案,“土地财政”的监管争论一直存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共政府实施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划归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地方的第二财政。土地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中占了较大比例,一些城市甚至会超过50%,如果加上其他相关收入,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2008年楼市调控直接冲击了土地市场,当年中国土地出让收入约9600亿元,同比下降了20%。但2009年楼市突然转向,土地市场上“地王”接连出现,当年中国土地收入增加至约1.59万亿元。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据又随着楼市的火爆猛增至2.71万亿元。
上述收入并非完全是地方政府的纯收益,还要剔除包括征地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补偿等各种成本。不过,业内专家曾测算,除去征地、拆迁、补偿、税费等成本,土地出让的净收益一般在40%以上。这一数据未得到过官方认可。
《第一财经日报》获得一份重点城市的官方土地出让情况报告显示,2011年该地土地出让累计上缴财政专户1079亿元,扣除土地储备等成本后净收益621亿元。这意味着,该地的土地出让净收益在60%以上。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