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华文化瑰宝――“百戏之祖”昆曲(组图)

 2016-01-12 12: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百戏之祖”昆曲

昆曲,亦称“昆腔”或“昆剧”。昆曲艺术于元末明初发源于苏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昆曲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传统表演艺术,对中国文学、戏剧、音乐、舞蹈都有深远的影响。昆曲是中国各种古老戏曲中尚存的剧种,也是世界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昆曲代表作有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等。

就中国古典戏剧艺术而言,除昆山腔之外,"四大声腔"的另三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和余姚腔都已不复存在。从世界范围来看,希腊的古典戏剧历史上曾有过辉煌,但今天除了文学部分尚存外,演出部分已经失传。与之相比,昆剧不仅留下了大量价值极高的剧本和音乐乐谱,而且演出模式和表演艺术也得以流传,并仍活跃在当今的戏曲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戏剧宝库的杰出贡献。

昆曲历史

昆曲的源头可追溯到宋元时期的南戏,当时南戏主要剧本是“传奇”。演唱传奇的声腔很多,其中最古老的是发源于浙江海盐的海盐腔,流传于江西、两广等地的弋阳腔,分布于浙江绍兴及江苏常州、镇江等地的余姚腔和“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昆曲的开山师祖是元朝擅词赋的顾坚,据明・玉峰(昆山)张广德的《真迹日录》卷二载“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词,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雅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音,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昆曲开山师祖顾坚像

但在明代万历之前,昆腔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明代中叶以后变革发展为“清柔婉折”之腔。在嘉靖(1522一1566)、隆庆(1567一1572)年间,江西豫章(南昌)人魏良辅流寓太仓南关(元代时昆山所辖),魏良辅原是个北曲清唱家,到吴中后,又致力于南曲。他认为当时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无意致”(行腔简单,或节奏拖沓),于是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参考海盐、余姚等腔的优点,并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抑扬顿挫,索纤牵结,停声、偷吹、依腔、贴调等有装饰色彩的润腔手法,以及用不同音色塑造人物性格、情感的演唱技巧),并与善吹洞萧的张梅谷,张小泉、周梦山、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诸人结成在艺术上有共同见解和理想的创作集体,继承古来“以文化乐”的传统,改良昆山腔,采用中州韵系,依字声行腔,把昆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与发展。同时,河北的北曲弦索名家张野塘,以罪发配太仓卫,被魏良辅以善歌之女招为婿,他协助魏良辅更定“弦索”音节,使之与南音相近,以此发展而来的“南弦”与曲笛、怀鼓、提琴(民族拉弦乐器),并为昆曲的特色伴奏乐器。这种新腔的特点是清柔婉转,曰“水磨调”,成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声。但这时的昆曲仍是清唱,尚未能体现剧本,形诸舞台。

昆曲由清唱搬上舞台,成为戏剧,则是由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昆山梁辰鱼(1519-1591)号少白、又号仇池外史,著名戏曲作家,精诗词,通音律。魏良辅改腔的成就使他颇受鼓舞,他经常设特大坐榻和桌案,自己西向坐,教人歌曲,学者列序两旁。他觉得新腔不应只局限于曲坛清歌,必须扩展到舞台之上占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与精通音理的郑思笠、陈梅泉、唐小虞诸人,“考订元剧,自翻新作”,并发挥文学优势写作了以西施为主要人物的《浣纱记》传奇,从音乐方面弥补了水磨调“冷唱”的不足,同时把传奇文学与新的声腔和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借锣鼓之势与舞台之场面形态,第一次将昆曲搬上剧坛。这种从原始的昆山腔发展成为昆曲,再进一步登上舞台,即是这个声腔定型和成熟的过程。自万历初年,昆曲很快地扩展到江、浙各地,成为压倒其它南戏声腔的剧种。随之由士大夫带进北京,与弋阳腔并为玉熙宫中大戏,当时称为“官腔”。从此,昆曲俨然成了剧坛的盟主,数百年来,对许多剧种的舞台艺术,产生过深厚的影响。

昆曲的兴盛和它称霸剧坛的时间约长达二百三十年之久,即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1570-1800),这是昆曲艺术最光辉和成就最为显著的阶段,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

昆曲行当

行当又称家门,昆曲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个家门为基础,而生又分为官生、巾生、雉尾生、鞋皮生;旦角分正旦、刺杀旦、五旦、六旦、老旦等;净丑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等。直到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昆曲脚色行当,由“江湖十二脚色”更精细的分工,发展成为“二十家门”。乐器方面,主要采用笛、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等。

昆曲特点

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之综合。这四个方面及其综合在昆曲中要求最高。昆曲演员必须在这几个方面兼备。舞台呈现亦最为完美与出色。其他剧种演员为提高技艺都要学昆曲。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即有深厚的昆曲功底并能演唱昆曲。

昆曲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表演,服饰等广泛领域,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曾达到的最高艺术成就和最高品位,昆曲的声腔和表演艺术深刻的影响了京剧等后来剧种。后起的任何一个戏曲剧种不得不以它为师为宗。


昆曲剧照


昆曲剧照

昆曲是优美的舞台表演艺术

昆曲唱词,丝丝入扣,千锤百炼,其文学性为今人的功力所不及。如《西厢记・长亭》那支《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牡丹亭・惊梦》那支《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几段千古佳句,既写景,又写情,每一字每一词都可建构一部绝版的琼瑶小说体。

从曲调上来看,昆曲被称为清丽柔婉、俊雅悠扬的“水磨腔”。何谓"水磨"?若品过用水磨粉做出的宁波汤团,那份无可释然的细腻与柔滑自会漾在听者的心头。昆曲奇就奇在它的音乐性,舒缓悠扬,淡雅柔糯,像碧螺春茶,像五粮液酒,像工笔山水画。乐器以笛子为主,还有三弦、琵琶、笙。昆曲的那支横笛,简直是《封神演义》中四大天王手里的琵琶,笛声一起,勾魂摄魄,不由人心旌摇荡。

同时,昆曲集吴越的歌舞于一身,每一招每一式都是一支迤俪婀娜的舞姿。可以说,昆曲熔中国的歌舞诗画等璀璨文化于一炉,集中华艺术精华之大成。其雅,雅得不晦涩;其美,美得不妖艳。

昆曲,走过漫漫岁月长河,已被历史所认可。对这一中华瑰宝,在继承中寻保护、求发展是炎黄子孙无可懈怠的责任。

責任编辑: 宇欣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