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现在看到的地图大多是“上北下南”的,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还是偶然随机的产物呢?有没有不是“上北下南”的地图呢?
先说说古代中国吧。
中国古地图
中国古地图在方位、比例上都与我们熟悉的地图有明显的差别。在受到西方影响之前,古地图的视觉呈现蕴含着科技、艺术、文学、政治、哲学的多重元素,绘制者一定是博学的。
也许是受西晋裴秀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影响,除了几乎无地图残存的元朝,由宋到清的国家地图几乎以北为上。但也有例外,比如一些古代海防图、边防图、方志附图等就没有统一的方位规则。
与现代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惯例不同,中国古代地图并没有这方面的制图限制。《江西省舆图》采取的便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设定。《南京至甘肃驿铺图》的卷尾部分,还能让人站立两侧,同时阅览。《各省沿海口隘全图》则采取上西下东的方式。
放眼世界范围,地图的默认指向更加复杂,且缺少统一。比如古阿拉伯人,可能是麦加圣城在阿拉伯世界的南方的原因,所以他们的地图习惯以南为上,刚好和西方相反。
和大部分的现代规范一样,欧洲人用他们的绘制习惯统一了全球的地图模式,只是在最早期的时候,他们竟然将自己的国家放置在地图的最顶端。
地图的“北上”的确立既有偶然性,也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托勒密,决定了的图的呈现方式
罗马帝国时期,地中海内部以及跨海域的海上贸易愈发繁荣,地中海东部货物集散地的亚历山大港人因此获取了丰富的欧亚大陆的地理知识,为早期的地图制作提供了必要资讯。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即是制图的佼佼者之一。当时,他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地理学》,描述了地图投影方法,决定了地图的呈现方式。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用一定的数学法则,把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的方法。为什么要有这种投影方法呢?理由很实际——地球是一个不可展开的球体,我们只能想像一下:将地球仪的表面铺平,褶皱、拉伸……。
地图投影就是让曲面向平面有序转化的工具。很可能是为了地图投影的便利,奠定了上北下南的位置分布。所以,对投影交集点的选择,最方便莫过于选定为北极上空某一点,将“北”方位置于地图的顶端。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现代地图惯例。南半球人民的痛恨当然能够理解——谁会觉得放在下方舒服呢?于是,一些不喜欢被忽视的澳洲人,索性把地图翻转了过来,南方朝上。
实际上,只要有能稳定方向的工具,无论哪个方向为上,都可以操作,以北极星、指南针定轴线只是方便了北上倾向,并非必要条件。
不过长久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上北下南”的原则,这亦影响了全球——所以,南半球的人民们还是再忍忍吧。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