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 为甚么故宫的地砖比金子还贵(组图)

明清时皇帝在太和殿上朝,群臣俯伏在金阶上呼万岁,金阶所铺的砖就叫金砖。虽说紫禁城铺地的不是金子做的砖,但也不是一般的砖,而是一种看上去光润似墨玉、踏上去不滑不涩的方砖。最近几年,金砖多次出现在拍卖会上,几年前一对明永乐的御窑金砖就以80多万元成交。为甚么金砖这么金贵?


为甚么故宫的地砖比金子还贵?

在故宫太和殿内,地面铺砌金砖,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的雅称。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名叫京砖,因京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击时有金石之声,断之无孔,且“京”与“金”读音相似,“京”字后逐步演化为“金”字,故称为“金砖”。它的价值体现在苏州窑所采用的复杂烧造工艺上,每个工艺环节都极其讲究,整个过程要长达近两年的时间,“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故宫的太和殿的金砖。

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苏州的陆慕砖窑被工部看中,由于质量优良,博得了永乐皇帝的称赞,赐名窑场为“御窑”。有资料记载,在光绪三十四年,江苏苏州的御窑村还有御灶二十四座,据说金砖就是在这一年停做的。


清乾隆《万国来朝图》局部,前为太和门,后为太和殿。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地面均为御窑所产方砖铺制,这些大方砖上尚有明永乐、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故宫铺设金砖的面积也很有限,集中在东、中、西三条路线上。

当年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先要选土,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就这样,从泥土到金砖,要长达两年的时间。


红木桌几架上的金砖‬。(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除了在烧造过程中,运输、储存和给发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管理,不能丢失和仿造。后来不少文人将简约古朴的金砖置于居所,取以练习书法,或制成方几下棋、饮茶,或列坐数人展玩书画。金砖厚度大,吸水性强,质地冰凉,安置在桌面上,还可在夏日为蔬果降温。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