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被这些人造的东西害惨了!千万别再吃了(组图)

人们追求食品色、香、味和口感本来无可厚非,但当食品的所有良好口感都来自人为制造并添加的廉价化学物质时,这种追求其实已经有些极端了。不要拿美味换取健康,下面这8种人造食品千万要少吃。


“人造奶油”是模仿天然奶油的形状和味道,加入一些防腐剂、香精、色素等等。

1、人造奶油,心脏病的罪魁祸首

代表食品:蛋糕、奶茶、速溶咖啡。

今年6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将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以降低心脏疾病发病率。专家指出“天然奶油”“是从鲜奶里提炼出来的。除了鲜奶中的脂肪,其他的就是水分或者奶里面的成分,吃起来口感比较香甜,但价格比较贵。而“人造奶油”是把植物油经过加氢处理后把它变成固体,模仿天然奶油的形状和味道,加入一些防腐剂、香精、色素等等,达到和天然奶油口感差不多的效果。

这些人造奶油广泛的存在我们日常饮食中,例如奶油蛋糕、奶茶、速溶咖啡中都含有人造奶油。是导致心脏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超量食用人造奶油除了会导致心脏疾病,还会诱发肿瘤。


派酥类食品虽然号称“非油炸”,但其脂肪含量并不低。

2、派酥类食品,添加剂里加食品

代表食品:巧克力派、蛋黄派、奶皇酥。

相信这些食物大家都没少吃,但你只要花1分钟看看其成分表,就会发现除去基本成分,其余十几二十种原料均为添加剂。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往“添加剂”里加食品。派酥类食品虽然号称“非油炸”,但其脂肪含量并不低。

专家介绍,人类美味公式是:高脂肪+甜味+酥软的口感。符合此公式的食品,无论中西风格,毫不例外地美味难挡。这些派酥类食品是典型的高能量、高脂肪、高钠、低蛋白的垃圾食品,其中营养素极少,各种口味基本都靠香精调和,多吃必然有害健康。


人造黄油对心血管的危害比天然黄油还要厉害。

3、人造黄油,易患心脑血管病

代表食品:饼干、巧克力派、沙拉酱、冰淇淋、珍珠奶茶。

人造黄油又名植物奶精,是1869年由法国化学家发明的。天然黄油是从牛奶或奶油中提取的淡黄色固体油脂,而人造黄油用的是将植物油加热到高温,通入氢气冷却后就变成固体黄油。由于人造黄油涂抹方便,口感也细腻,很快就代替了传统的黄油。

人造黄油也是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的危害比天然黄油的饱和脂肪酸还要厉害,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并影响婴幼儿的发育。专家指出,每天也不可避免地食用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像饼干、面包、巧克力派、沙拉酱、冰淇淋、珍珠奶茶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


只要加入“高弹素”等就可让丸子“弹起来”,再加入“卡拉胶”,吃起来就会有肉的感觉。

4、人造海味食品,营养差危害大

代表食品:鱼丸、虾丸、蟹棒。

最近几年,人造海味产品大受欢迎,如各种的鱼丸、虾丸、蟹棒等,这些以低值鱼为原料经加工的人造海味产品,不仅营养差,而且吃多了对人体也有一定危害。

这些鱼丸、虾丸、蟹棒,肉的含量很少,甚至都不含肉。一颗肉丸中含有食用明胶、香精、色素、增白剂等十几种添加剂。

既然肉的成分少,为何吃起来却香味浓,口感Q弹呢?要做到这些很easy,只要加入“高弹素”等就可以让丸子“弹起来”,再加入些“卡拉胶”可以让丸子吃起来有肉的感觉;再加点鱼肉香精就可以做成你钟爱的各种美味的“鱼丸”了。这些食品添加剂“调配”出来的人造海味食品,营养价值极低,对身体健康危害大。


人造加工肉制品中都含有亚硝酸盐,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

5、人造加工肉食,亚硝酸盐致癌

代表食品:火腿肠、培根、肉罐头。

人造加工肉制品中都含有亚硝酸盐,尤其是罐装肉制品含量更高。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

专家介绍,火腿肠、肉罐头为达到更好的口感,都会加入一定比例的肥肉和淀粉等,就导致了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低营养肉类。说白了,吃这些火腿肠等人造加工肉制品,没有什么营养的性价比,还不如就好好的吃点鲜肉。


果冻、布丁等胶冻食品是以水、糖和增稠剂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6、人造胶冻食品,穿肠挂肚

代表食品:果冻、布丁

人造胶冻食品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色彩缤纷、口感又嫩滑,相信大家小时候也都吃过。专家介绍,果冻、布丁等胶冻食品是以水、糖和增稠剂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为了使人造胶冻食品吃起来,爽滑Q弹都会加入海藻胶、卡拉胶等,这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只是以胶冻的形式穿肠而过,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在肠道残留。虽然这些胶状物质本身虽对人体无害,最终都会被排出体外,但却会影响人体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对健康不利。


膨化剂中会含有大量的铅和铝,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7、膨化食品,多吃会变傻

代表食品:薯片、爆米花、虾条。

膨化食品以淀粉为主料,在高温高压膨化处理后,喷上油脂及各种调味品。就在11月份,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市场上膨化食品抽查报告显示,其中22种膨化食品因人工色素、甜味剂、铅含量、铝残留量超标等原因成为问题食品的重灾区。

专家介绍,人造膨化食品一般都会使用膨化剂,而膨化剂中会含有大量的铅和铝,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人体摄入铝后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长期摄入主要会损害大脑功能,严重者可能发生痴呆。儿童食用过多膨化食品,可导致孩子发育迟缓、骨软化症等,甚至会损害儿童的神经系统。


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在超过120℃的时候,容易转变成可致癌物质。(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8、味精,吃多中毒吃错致癌

如今很多人做菜还保持着老三样:盐、酱油、味精。专家介绍,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可分解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味精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中毒症状。因此每道菜中添加的味精不应超过0.5毫克。

此外,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在超过120℃的时候,容易转变成可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因此,使用味精时要延缓放入的时间。炒素菜时,关火十秒钟以后放味精;做荤菜时,关火两分钟以后放味精,这样更安全。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