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和“一杆称仔” 带来新感受新影响(组图)


《一杆称仔》戏剧表演完后的座谈会

这是一个极需内心宁静、排除纷杂念想的午后!当身处在台南市的321巷艺术聚落(市定古蹟:原日军步兵第二步兵联队官舍群)中,观赏由赖和小说《一杆称仔》所改编、“影响‧新剧场”剧团的艺术总监吕毅新所编导的同名戏剧时,不得不如此思索。


321巷艺术聚落原本是原日军步兵第二步兵联队官舍群(市定古蹟)。(摄影:乙欣)

因为已经习惯了声光效果十足的电影或其他热闹的表演方式,面对这种在较小场域内表演的戏剧,就得再破除以往的惯性适应,重新感受,否则难以跨入现场氛围,与表演贴合,熨烫心绪。


321巷艺术聚落原本是原日军步兵第二步兵联队官舍群(市定古蹟)。(摄影:乙欣)


321巷艺术聚落原本是原日军步兵第二步兵联队官舍群(市定古蹟)。(摄影:乙欣)


321巷艺术聚落原本是原日军步兵第二步兵联队官舍群(市定古蹟)。(摄影:乙欣)

赖和与《一杆称仔

《一杆称仔》是赖和的代表作之一,是研读台湾文学者必读之作。原名为赖河的赖和(1894年-1943年),被尊称为“台湾现代文学之父”、“彰化妈祖”。赖和的本职为医生,他是台湾彰化人,是日治时期的重要作家、1930时期的文坛领袖,他拥有多个笔名:懒云、安都生、走街先等。

赖和除了台语流利,还接受过古典汉文教育与日语教育,他的汉语白话文则靠自学得来。赖和不只创作古典汉诗,还使用汉语白话文创作。由于,他在作品中融合台语、汉语,因此,他不仅是使用汉语、白话文创作台湾现代文学小说的第一人,也是将台语与台湾文学相结合的第一人。然而,赖和的文坛成就之所以可贵,来自于他主张“新文学运动是以‘舌头与笔尖的合一’为目标”,而他行走的文学路线,并非是孤冷的自言自语,而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赖和自身更是尽力提携文坛后辈,令人称道。

《一杆称仔》的时代背景是日本统治时期,主角则是反映出当时百姓的渺小、身为佃农后代的秦得参。秦得参在面临无地可租的惨况下,只能选择摆摊卖菜,然而却遭到日本巡警刻意刁难,不仅连借用的“称仔”遭到毁损,还因为“违犯度量衡规则”而遭到定罪。秦得参在遭逢欺凌羞辱之后,对于诸多的不公不义,他最终选择以激烈的同归于尽来表达抗议,解决悲愤。

注:称仔为秤仔。

“影响‧新剧场”的《一杆称仔》


制作团队、演员及观众合影。(摄影:乙欣)

可能是,置身于再度利用的市定古蹟(原日军步兵第二步兵联队官舍群)之中,所以感觉十分不同。当然,亦是因为第一次观看如此需要“心静”的表演,所以在观赏整个演出过程里,思绪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在奔腾著。我总一再想着为什么会如此表演,总一再感受着与以往的观赏心情极度不同的全新感受!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出传递了时代悲哀的《一杆称仔》,让我无法怀持着欣喜进行观赏。再加上,整场仰仗三位演员竭尽心力来讲述故事情节、诠释角色,因此在演员担任说书人与小说角色的交替之间,在完善著故事的描述与吟唱出人物的心声之间,更得令人稍作停顿、思索一下其中的转换,穿梭地体会在秦得参的悲惨与日本巡警的狂傲之中。

然而,正因为演员才三位,所以比起众多演员集体出现在面前,让人更仔细地投入。一开始,演员是从隔壁房子的巷道出场,“声音”相当“抢眼”。因为,演员是先以“声音”出场,让观众率先聆听演员的声音诠释,再观看穿越了门,缓步至眼前的演员。于观众前方,不断地左右移动,变换表演位置的演员,总令我不由自主地左右张望,想将各分两旁的三位演员通通纳揽入眼底,欣赏他们的诠释姿态。透过三位演员不时展现变化的步乏与姿态,以及起伏不定的声调,了解他们演绎的角色的个性及情绪,还有透过他们手持的细长藤条及相对应的动态,来了解现在藤条代表的究竟是“称仔”还是“扁担”、现在是在耕地还是打扫,以及现在的性格是傲慢还是安守本分。

演员凭借著台、华、日三种语言,将人物的迥然不同刻划而出,并将秦得参的渺小无助与日本巡警的嚣张跋扈对比而出。不抢戏剧主调、具节奏性的乐器声一旦响起,总让人有种置身在步调悠缓却也心生忧患的时代中。背景音乐是台湾民谣《一只鸟仔哮啾啾》。选择此曲甚好,那令人熟悉的沧桑曲调,似乎已是储藏于记忆中的“台湾式的悲凉”。只要此曲音乐一响,就不得不令人产生出“会被吸纳进深沉的悲怆”的认知。当下顿时稍稍提醒著观看戏剧的我,这代表着台湾人的悲哀,无论是以前或是现在。

在聆听演员浑厚的嗓音、彷若控诉般的凄苦旁诉,观看着脸上涂抹着白色颜料的演员,不断展演着被日本统治时的小人物的凄苦之际,时空彷若错置,彷若提醒过得安逸又舒适的我们,莫忘过往的历史,以及赖和欲透过《一杆称仔》传递给外界知悉的意涵。

《一杆称仔》的座谈会


《一杆称仔》戏剧表演完后的座谈会。(摄影:乙欣)

戏剧表演完后,大家与“影响‧新剧场”的艺术总监吕毅新、三位演员及幕后人员进行了一场座谈。然而,赖和的孙女婿亦在场观赏了《一杆称仔》的演出,并于戏剧表演完后提出邀约,希望《一杆称仔》能于学校内进行演出。


《一杆称仔》戏剧表演完后的座谈会。(摄影:乙欣)

艺术总监吕毅新则表示,整个设计团队是以“看了这部戏剧,就能想到赖和是如何写这部作品”为目标,来进行整出戏剧的筹备与创作。至于为什么会挑选三种语言来进行诠释,主要是因为台湾经历了许多变迁,容纳了许多文化,因此刻意在语言方面呈显多语交响的面向。而之所以将演员的脸涂抹成白色,则是利于演员进入角色,以及意味着演员已戴上了角色的面具,成为了该名角色。而演员身穿的服装、头巾都是台湾染布所制,头巾甚至无法洗涤。许多看似寻常不过的事情,其实都是经过制作团队的巧思安排。


演出时的流动光影,为戏剧添制浓厚的现场氛围与不可重塑的空间新意。《一杆称仔》戏剧表演完后的座谈会。(摄影:乙欣)

艺术聚落的观戏心得

虽然没有我习惯的视觉与声音效果,但我想,我不会忘记那一幕幕片段,以及受之牵动的那一缕缕心绪的:〈一只鸟仔哮啾啾〉的音乐响起,隐隐约约产生一种,无形的,逐渐要将深层的悲哀所牵引出的锁链、演员舞动着藤条,地面尘土扬起、震动的空气,传送着藤条的呼啸、在高昂又低缓的声调中,感受着演员与角色的心绪的贴伏、演员一改先前的缓慢步调,转换成仿若歌仔戏的说唱身段、仿佛置身于外太空中的演员以悠缓姿态错身,或从藤条间缓步穿越、专注观赏在戏剧表演上的前方观众,不经意地被落叶所惊动……。

还有在座谈会上,一改大方的表演态度,显得有些害羞的演员,以及似乎避免兴奋情绪过于显然,但仍开心地向观众分享筹备《一杆称仔》的幕后点点滴滴的艺术总监……。


第一次在如此特殊的场域中观赏戏剧,是一种享受,亦是一种学习。(摄影:乙欣)

本文留言

作者乙欣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