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药可救 中共“最严党纪”细节曝黑幕(图)


中共太腐败的结局是无药可救(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5年10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晏清流综合报导)中共最新抛出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号称最严党纪。但有观点认为,在现在大举反腐的情况下,该条例即便严格执行,中共的腐败依旧难以根治。这一条例的一些细节,恰好说明中共腐败已入骨,政权无力回天。

中共高层近期自己也承认政权面临危机,有关党内高层忧惧亡党之说早已传闻不绝。而在“最严党纪”发布之际,有陆媒更罕见在头版发布疑似建议中共解散信号。

中共“最严党纪”爆内幕:腐败已入骨髓

2015年10月21日,中共当局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被中共御用学者称为成为“最全最严党纪”。

不过,海外媒体署名余乐的文章解读这一条例,认为反腐条例暗藏黑幕,由于普遍的道德败坏,当局已经变相默许轻度腐败,说明中共腐败入骨。

文章说,这一条例涵盖了从思想到反腐等所谓中共“党员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分等级划分为从警告到开除党籍五种程度,划分的十分详细。但一些条例实是对轻度腐败的默许。

例如该条例第80条规定的“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对方财物”,只有对情节较重的,才“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才“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等处分”。且条例没有说明情节轻微的处罚措施,给人以“情节轻微”可以不给予处分的印象,特别是在给予处分会得罪人的情况下。

文章认为,在已经受贿的情况下,即便受贿情节轻微,条例仅仅给予连严重警告都算不上的警告处分,甚至依然保留其工作职位和党籍,是变相的默许纵容轻微的腐败。而事实上,这类腐败不管其情节轻微与否,其性质都已经违反了法律。

又如条例第94条规定:“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侵占非本人经管的公私财物”,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留党察看处分。但都保留了其党籍,警告处罚甚至还保留了目标对象的工作职位。而侵占“非本人经营的公私财务”,无论在哪个国度都属于犯法的腐败行为,即便情节轻微。

再如该条例的118条规定,官员违规插手市场经营,在工程承包、矿产开发等方面利用职权腐败,只有“造成不良影响的”才给予警告及其他处分。以及第126条规定,生活奢靡,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也只有“造成不良影响的”,才给予警告及其他处分。

文章指,也就是说,即便官员发生了以上的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不良影响”,便可能不给予处分。根据中共党内历来的官官相护推断,如果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很可能都不会有人提及,更不用说使其受到处罚。

文章认为,这一条例如此出台,从侧面反映了无论轻微贿赂还是少量侵占公私财物,很可能在中共官场实际中都很常见,以至于达到难以追究的地步。可以反映中共党内的现状是:“腐败已渐入骨髓”。

中共高层承认亡党危机 有人忧惧骨灰难留

在当局抛出“重典”,声称要根治腐败的同时,近期有关中共腐败引发亡党危机的消息频爆。

9月9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北京会见出席“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的外方代表,提到共产党“可能面临执政合法性资源的流失与枯竭,直至丧失执政地位”。

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国”次日对王岐山的讲话解读称:蕴含着深刻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据香港《争鸣》杂志7月号报导,6月中旬中共政治局举行的扩大生活会上一份报告罗列了中共“亡党”的六大危机,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信仰、前途等各个领域;并指局部政治、社会危机已经处于爆发、蔓延、恶化状态。

报导还披露,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罕见在会上说,“面对严峻事实,承认、接受党蜕化变质走上亡党危机的事实”。

另据香港《动向》杂志8月号报导,8月上旬中共高层召开北戴河会议,期间专门召开了中共退休高层的座谈会。会上退休高层除了痛斥中共“党内腐败、社会民怨民愤”,更因为中共面临“亡党危机”出现痛哭场面。

有意思的是,与中共腐败入骨相对应,中共军中太子党罗援日前也曾借陆媒表达了亡党之日,“共产党人骨灰难留”的忧惧。

信号?陆媒头版“最严党纪”下预示“中共解散”

就在中共“最严党纪”发布之际,大陆官媒以罕见动作“建议”中共解散,引爆舆论。

10月22日,《北京青年报》头版版面吸引了不少读者的注意。

该报当天的头版头条是谈最近刚刚发布的、被称为“最严党纪”的新版中共纪律处分条例,但仅有标题,不见正文。头版通栏醒目大标题是:多数党员严重违纪的党组织应解散。大标题下标出“详见A4版”,A4版文章的标题却是“党内受警告处分一年内不得提拔”。在头版这样的标题下,配发的却是习近平在英国冒雨参观的照片,没有中纪委最近下发的党纪处分条例的任何内容。


陆媒当日头版被指信息量大(网络截图)

这样搭配给了读者和网民无限的遐想空间,立即成为网路关注热点。网民留言:“我去,那咱党不解散完了?”“直接全解散就解决问题了。”

《美国之音》评论称,在当下中共严格的新闻审查机制和各新闻单位的自我审查下,北青报10月22日头版的这种设计让人感到极不协调、浮想联翩。

 

本文留言

作者晏清流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