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中,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家长们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是:人创造了许多事物,但是他能创造自己吗?社会中的事物无不是人创造的。这已为几千年人类文化史所证实。我们人生活在某一环境中,而我们还能够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可是千百年来,人能否创造自己,又如何创造自己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拿教育孩子来说,只要家长仔细观察和细心了解孩子,就会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各不相同的。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如果孩子的潜力和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别得到了父母尊重,他自我创造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孩子自己创造自己是有选择的,是有自我路线的,就好比一个人毕业象河水流过草地一样,毫不费力地遵循着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给他提供的条件、所指的轮廓线和途征前行;而另一个人却象向前冲的瀑布那样,打破各种障碍、阻力,还不知再流向何方!
生活就是面临选择。孩子的生活路线,他的思维路线、观念和理想与成人(家长、教师)生活路线、思维路线、观念和理想常常是不合拍的。一种观念表示某种事物的意义,一种理想则是这种事物,那当它的意义被判定为具有很大吸引力时,会促使人达到它(完成它、实现它)。孩子们常常凭著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而形成一种观念,例如,看着那“狗狗”的“样子”,好象很“温驯”(观念),因此想“抱抱狗狗”(理想),去抱了,而且体验到愉悦,就是理想实现。例如,人们认为“地球是圆的”(观念),就可能围绕它航行(可能性),而引起人们对财富、权力和冒险的紧迫需要,环绕地球航行这种需要(观念)就成为一种理想了。父母的一大责任就是要让孩子更多更快地产生新观念和出现新理想,然后付诸实践。尽可能让孩子生活的潮流采取新的方向:多接触他以外的环境、人群,参与家庭事务,为同伴做一些事,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服务……
在思考和设计这些(观念和理想)活动中,家长尤其要注意,让孩子在自己接触的范围中,从许多的观念中去选择“善举”。它是孩子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选择的东西,对终生有用。当然,孩子也常常是选择一些、放弃一些,这是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那些基本观念的创立标志着孩子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培养情感、增强意志的转折点;而围绕成一种观念构成的理想则标志着许多社会性特点发展到更高层次了。例如,责任、义务、沟通、宽容、战胜挫折等就会发展起来。当孩子们离开其他无关紧要的的兴趣(事物)而深入当时所指向的兴趣(事物)时,就能培养“专心致志”的能力,他们的注意中心(一段时间紧密注意、实践完成的事物)浓厚兴趣就能集中,也就是说孩子一些摇摆不定的兴趣指向范围相对缩小,对一种事物相对深入,甚至对单调静止的事物,他能持久关注,孩子的责任心、专一心、持久心就会建立起来,对发展成长好处无穷。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