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没有摄影技术的漫长古代岁月里,有一种叫做“画谱”的东西,实现了将东西纪录下来的功能。据说,“画谱”始于热爱艺术的北宋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的才情甚高,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诗,也许还踢得一脚好球。他精通茶道,在收藏领域也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并将画家的地位提升至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但是他的皇帝之位,却当得相当糟糕,被后人评为“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因为宋徽宗广泛收集历代文物,收藏丰盛,便让人把所藏集的历代画作编辑成书,得名《宣和画谱》,画谱一词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宣和画谱》只是对画家和作品的纯文字记录。到了南宋,这种形式就固定为图文并茂的基本格局。
南宋时出现了一本《梅花喜神谱》,极为有趣。“喜神”是画像的意思,这本书收录100幅图,描绘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这本书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木刻版画图籍,收藏在上海博物馆里。《梅花喜神谱》的作者为宋伯仁,浙江湖州市人,曾任盐运司属官,能诗,尤善画梅。
明清时期,有不少画谱传世。比如明代林有麟辑《素园石谱》,清代黄谦绘《兰谱》、《菊谱》、《竹谱》和《梅谱》,清代王概等人编绘的《芥子园画谱》,代顾炳摹辑的《顾氏画谱》等。
清朝,据说从康熙皇帝开始,非常喜欢这种绘画形式,宫廷不仅收藏了许多宫外画家所著的画谱,他还命令画师专门创作画谱,用来鉴别物种和绘画观赏。现在,故宫博物院里还存有五部表现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等动物题材的画谱。这五部画谱为:康熙时期的《海错画谱》、《鹁鸽谱》;乾隆时期的《仿蒋廷锡鸟谱》、《兽谱》和道光时期的《鸽谱》。
此文的重点是《海错画谱》,这是清宫五部动物画谱里,唯一出自民间画师之手的画谱,也是现存关于海洋生物的最早的一部科学画谱。
画谱的作者名叫聂璜,字存庵,浙江钱塘人,他是位擅工笔重彩画的生物学爱好者,曾云游贵州、湖北、河北、天津、云南等地,在中国南部海滨地区停留了很久,详细考察不同生态环境下物种的特征、迁徒、繁殖习性等。
聂璜将在东南海滨所见的鱼、虾、贝、蟹等绘成此图册,取名为《海错画谱》。“错”即多样杂陈之意,作者在自序中所解释为:“夫错者,杂也,乱也,纷纭混淆难以品目,所谓不可测也。”
作为生物学爱好者的聂璜,绘画风格(其实也就是工笔画)有点另类,不知道当时的人们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他的作品,但是就现在的观点来看,势必会被网友称赞为“呆萌”。
《海错画谱》不是聂璜画给康熙皇帝的,是后来被人辗转送入皇宫,并得到乾隆的喜欢。乾隆命人在首页上钤“乾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藏宝”等玺印,并存放在自己紫禁城内的重要居所重华宫中。据说,乾隆喜爱的是这些光怪陆离的图。
在没有照片留存的时代,《海错画谱》这样的动物画谱,算是给后来的生物研究者,留下了形象性资料。而且,聂璜在所绘物种的空处,用文字说明介绍所绘物象的名称由来,以及产地、物性特征、生活习性等,也具有一定价值。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学者,还出版论文对这本书里描述的鱼类,进行过剖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