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经历一场资本泡沫运动(组图)
【看中国2015年05月20日讯】A股市场上,当暴风科技的涨停记录达到20个的时候,至少有四位互联网老兵打电话:“晓波兄,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嘛,现在的市场到底怎么了?”然而,当该股第35个涨停板出现之后,所有的人突然变得非常寂静了……
这应该是集体心理的理性防线被击穿后,由极度亢奋而导致的窒息性思维停滞症状。
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梯队中,无论是业绩还是成长性,暴风科技大概都只能排在200名以外。然而,它今天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最大的视频网站优酷。中国股民对它的“热爱”,无法用理论或模型来解释。
理智——如果它还真的存在的话,已经在涨停板面前彻底晕厥倒地。闪亮亮的第35个涨停板,使得“怀疑”本身变得毫无意义,理性分析让位于身不由己的裹挟式冲动,所有的反应都发酵为攫取利益的个人本能:谁将成为下一个暴风科技,而那个公司会不会就是我?!
正在发生中的暴风科技“神话”,也许、可能冲上新的涨停板,显然只是集体癫狂的一则个例而已。日后,下面的这些事件将可能一再地被津津乐道地提及:
一家经营基本陷入停滞的多伦股份,将企业名称改为极其古怪的“匹凸匹”,宣告“要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股价居然连续两个涨停板;
一家除了持续地开新闻发布会而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业绩的互联网视频公司,仅仅靠着“生态链”的概念,市值已经扶摇直上地超过了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
至少有八家公司在宣布重组失败后,被市场认定“利空出尽”,而连续涨停;
国内有家财经媒体最近报道了一则“奇闻”:一位入市仅一年的女股民,错把券商推荐的中文传媒(600373)听成了中文在线(300364),用30多万元全仓买入5000股,短短两个月里居然赚进一倍利润……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某篇报道引用了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的话,他宣布自己已放弃用大脑思考,“在资本市场,钱是最聪明的,我们做的只是尊重市场。因此,就算不是‘无脑买入’,也要硬着头皮买进!”
没有人会否认,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非理性繁荣的抛物线通道中。很多人都在猜测它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而更多的人则被这条抛物线刺激得尖叫和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这一疯狂景象,本国前所未见,举世前所未见——单日3万亿元的交易量已相当于之前世界纪录的六倍!
A股市场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上证指数走势图(网络图片)
自2014年9月底以来,一系列的宽松性政策从“政策百宝箱”里持续飞出,加上党媒《人民日报》和监管部门交叉喊话,沉寂良久的资本市场终于被彻底唤醒。这一次的狂飙来得太过突然和猛烈,更诡异的是,它出现在实体经济持续下滑的通道里,过去两个季度的宏观经济表现是自2009年以来最低迷的。
与上届政府的4万亿计划不同,那次的新增货币直接投放于庞大的基础建设工程,导致能源价格的上涨及不动产的狂潮。这一次,政府则更像一位拉网围捕的老练渔民,它把海水激荡起来,引起大小鱼群的冲撞与翻滚,从而形成了一个十分激烈的万鱼欢腾景观。
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更多的钱将被持续地投入到市场中来,就在5月12日,央行宣布将允许地方债务纳入国库的抵押品范畴,这不但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债务利率下降近一半,更将释放出一万亿以上的流动性资金,尤为可期的是,为大型基建项目的地方配套性资金落实注入强心剂。
在这样的资本狂欢中—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所有试图置身其外的人,都不出意外地将成为受伤者。这也是为什么,从民众到机构,从企业到政府,无一不热烈地投入的原因。
全民炒股的狂热(网络图片)
最后需要回答的问题,其实就只剩下一个了:谁是这场机会主义者盛宴的发动者及最终得益者?
在当今的市场上,最清醒的人也许是最高层的人,他们的行为只可以被解释为“自信前提下的侥幸博弈”。
所谓的“自信”,来自三个客观的“事实”:其一,在过去的三年里,人民币是唯一与美元同样“坚挺”的货币,因而有相当的扩容和贬值空间;其二,城市化和服务业的比重提高,为经济成长提供了可持续的腾挪纵深地带;其三,实体经济尽管非常困难,然而至少从数据上看,失业率仍然被官方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所谓的“侥幸博弈”,则是希冀于一个事实的自我实现:资本的泡沫最终将使至少有相当的比例将流入实体经济,以推进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完成各自的转型升级。
就在不久前,知名的高层智囊人物刘世锦便在一次论坛中预测,“中国实体经济将在未来的两年内成功探底。”在他看来,“高投资触底”是完成结构性探底的首要必须条件。事实果真会如此吗?目前还很难作出任何实质的判断。
在全球经济史上,每一个大泡沫运动,最终都不会以泡沫的方式终结,它要么成为一个更大的泡沫或衍变成若干个泡沫组合,要么沉淀为经济转型的动力,要么,直接冲向破灭的垃圾场。
中国“改革史”上的五个泡沫时刻
在今天,大约八成以上的经济观察家都认为,这次疯狂的“泡沫游戏”不会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崛起运动的终点站,也就是说,第三种可能性大抵可以被排除。而第一种和第二种可能性,则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刘世锦所谓的“探底成功”,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之下的、最为“自信”的预期管理表述,它表明决策层对“底”在哪里有预见,而“成功”则意味着不惜一切代价。
不过,这一次泡沫运动,肯定将成为产业格局及家庭财富重新配置的一次转折点。从此以后,中国将由一个野蛮的产业商业主义时代,正式步入更为野蛮的金融商业主义时代。之所以用“野蛮”一词,并非完全地因为它的不理性,而是它的基础在于监管缺失下的全社会共谋特征。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从来在一次又一次的非理性冲动中完成自我革新,而几乎每一个经济闯关行动,都不是政策合理推演的结果。从80年代的物价改革、90年代的国企改革,到本世纪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化运动等等,无一不是在泡沫化和非理性的双重压力下,以出人预料的方式实现的。
市场真的是疯了。
近期一位相识多年的资深投资人发来微信:晓波兄,我决定向市场投降。在过去的半年里,他一直矜持旁观。而现在,他停止了所有的美元投资,转身全数投入人民币市场。最后,他颇有点无奈地写到:“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非理性地拥抱‘泡沫’,也许真的是眼下最理性的经济行动。”
“泡沫”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