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A股市场:“壳”将很快成为历史名词

 2017-07-09 10: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中国2017年7月9日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没有股票账户,也从来没有买过哪怕一张A股的股票。

作为中国企业的研究者,有时候因此会被人嘲笑,不过,我却暗自非常庆幸。因为在我的观念里,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业务表现,与它的股价波动几乎没有关系,用吴敬琏的话讲,股市就是一个赌场。

为了验证这个颇为偏执的看法,我曾去将近十家公司实地调研,他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都有过较大幅度的股价涨跌。

那些企业家说到经营管理时,是一套我听得懂的话语体系,但是一说到股价,就是换庄、题材、壳资源

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无奈、闪躲和侥幸。

调研的结果,让我一再地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2

不过在最近一段时间,这个“赌场”好像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3月27日,天津证监局官网发布了一条消息,周鸿祎的360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这意味着这家从美股市场回归的互联网公司将不再四处找壳。

在过去的半年多里,围绕着360回归,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炒作的闹剧,甚至有人列出过所谓的“360壳资源概念股”名单,在27日,名单上的公司纷纷股价下挫,传闻最盛的中葡股份更是直接跌停。

自新的证监会主席上任之后,中国股市的逻辑正在发生悄然而决定性的变化,其中,IPO审批的提速最引人注目。在2016年,全年280家企业IPO,位列A股历史第三。进入2017年,截止到三月底,已有118家企业审核过会,仅三月份就核准了50家。在这一批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年利润在2,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到3,000万元的中型成长性公司。

有人算了一下,按照目前速度,正在证监会排队的600多家公司,到明年年底前可以全数过堂完成。

IPO的提速,意味着直接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虽然证监会没有明确提出注册制改革,但是其效应则几乎近似。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困扰中国股市二十余年的壳资源游戏可能即将终结。

3

中国深沪两市,自1990年底开张之后,一直是一种妖魔化的存在。

早年,它承担“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服务”的战略目标,导致一大批根本没有上市资格的国有企业纷纷入市,进而很快成为民间庄家们狙击炒作的标的物,在我创作的《大败局2》中,德隆系、中科创业、托普股份都是2000年前后的彪悍猎手。

在各国资本市场上,借壳重组都是一种常规性的操作模式,但是只有在中国,由于“三缺现象”——牌照紧缺、监管缺失以及退市制度的缺位,它充满了潜规则,成为炒作获利的最重要手段。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只深陷亏损泥潭的小盘股,却会因为一则又一则的重组传闻而连连涨停,甚至在停盘复开后,因为重组失败而股价更高,理由是“利空出尽,必有下一个重组利好。”

在最近的十多年里,庄家、题材、壳资源,仍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三个股市名词。它们如同诅咒一样地盘旋在资本市场的上空,无数庄家上下其手,火中取栗,使得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理论完全失灵。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上市成为了经营公司的终极目标,一旦挂牌成功,仅仅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就待价可沽,市道好的时候,可值20亿,最差的年份,比如在2014年前后,也能买个7、8亿。

“你手上有几个壳?”

“你能不能弄到一个壳?”

“这个壳在谁手上,价码是多少?”

这一类的隐秘话题,听上去就充满了浓浓的荷尔蒙气息。围绕着“壳”的买卖与运作,形成了千回百转的寻租市场和黑色利益链条。几乎可以不夸张的说,一部二十年的壳历史就是中国股市的肮脏史。

学界一度认为,解决壳困局有两个办法,一是推动注册制,二是加大机构投资者比例。但是,前者被认为无法单兵推进,后者则在扭曲的市场中无比可耻地热烈参与壳游戏。在2016年,A股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合计持仓比例,已占全部A股比重的一半左右,可是,他们并没有扮演理性投资人的角色,相反在很多借壳重组案中频频发现他们的身影。

4

作为股市顽疾,壳资源的消失并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出现,不过,最近发生的新气象却让人看到了些许的可能性。

首先是IPO的提速,使得壳资源的价值大幅缩水,一些优质企业不再需要借壳买壳,而可以通过正常渠道申请上市。同时,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成熟,为企业的规范化和选拔机制,提供了较大的培育和选择空间;

其次,证监当局一再表达实行严格退市制度的决心。早在2014年10月,证监会就发布了上市公司退市意见,可是因利益纠结,迟迟未见坚决执行。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证监会官员明确表示将积极推进这一工作,要求交易所“真正负起责任,应依法依规,对该退市的就要实行退市。”

此外,深港通和沪港通制度的推进,也正在成为一股结构性势力。在如今的香港市场上,中资股已占到上市公司数量的一半,从市值角度来说,更是占了三分之二。随着大陆投资人及机构的涌入,港股的波动将为沪深A股上市企业估值的合理回归,提供一种对标的可能性。

几天前,华兴资本的包凡对此有过一番颇有见地的发言。他认为,“如果A股某些板块,尤其是创业板里有些股票炒得太过了,已经缺乏了投资的价值,而在香港市场上却还有很多值得投资的标的在里面,这样就为投资者带来了一个选择,这种情况反过来也会影响A股的价值体系。”

“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可能还需要时间,不过最终可能是一个趋同的过程。”

制度的健全以及市场理性力量的增多,正在让浑浊的中国资本市场变得似乎清澈起来。这个过程也许还有反复,也许比人们期望的更为缓慢。但是,我们还是要为进步鼓掌。

当什么时候“壳”不再被讨论,我们就可以去开一个股票账户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靖晔 校对:文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