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奈良时代以至江户时代,中国题材一直贯穿日本绘画史,除了唐绘和后来形成的日式水墨画“汉画”外,和绘中也常见,在绘卷、绘本、屏风画、浮世绘中屡屡出现。尤其以受明清仕女画影响而生的唐美人最多,唐子(婴戏)、杨贵妃与唐明皇、古贤、山水图也都是日本人感兴趣的题材。歌川国芳绘制的中国水浒,加入了很多和风的元素。
日本当代画家正子公也历时9年,绘制了《绘卷水浒传》、《绘卷三国志》。正子公也具体说明,第一次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就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参照中国的小说、戏曲,以及有关绘画等资料中的人物形象和风情,运用日本画涂染方法和“浮世绘”表现方法,加入新时代的元素,充分运用当代电脑高科技的手段对作品加以处理。
中国的百子图在日本叫唐婴图。日本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漫长而复杂。它有两大特点:具备2000年以上延续不断的历史;在古代和近代先后受到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强烈影响。日本画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古坟壁画中得到发展。
飞鸟时代,中日绘画交流,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画工传播了先进的中国绘画。奈良时代起,因唐朝绘画的影响而产生了唐绘。平安中期以后,出现了日本画的第1阶段──大和绘。
大和绘采用唐绘的材料,开始确立植根于日本风土人情的画法和风格,产生了绘卷物、绘草纸等门类。镰仓至室町时代,南宋水墨画传入日本,雪舟将其发展为民族化的汉画。安土桃山时代,狩野派吸收大和绘与汉画的长处,创出金碧辉煌的障屏画,形成日本画的第2阶段。
唐美女图是非常热捧的题材。或琴棋书画,或翩翩起舞,或阅读诗文。
江户时代,受明清水墨画影响而产生的日本文人画家池大雅、与谢芜村,丰富了日本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表屋宗达、尾形光琳发展装饰画,使日本画与工艺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以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安藤广重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创造出表现丰富变幻的现实生活的浮世绘,并对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产生了影响。
京都的圆山四条派则立足传统,兼用西法。日本文人画、宗达光琳派、浮世绘、圆山四条派,共同汇成日本画的第3阶段。
此时,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明暗法已被日本画家采用。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