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自古以来﹐牡丹以“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称﹐艳冠群芳。唐代刘禹锡《赏牡丹》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每到“谷雨三朝赏牡丹”之时﹐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诗句)
相传﹐武则天“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谁知这一贬﹐竟使“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除了以其硕大的花朵﹑华贵的风姿﹑艳丽的色彩﹑高洁的风范﹐供人观赏﹑一饱眼福外﹐有着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在我国﹐食用牡丹花卉的历史悠久。据史料介绍﹐牡丹花的食用从宋代就开始了。到明清时期﹐已有了较为完满的原料配方和制作方法。清代《养小录》中就有牡丹花汤20多种花卉食品的制作方法﹐且烹饪讲究﹐做工精细。据《养小录》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脍亦可。”黄云鹄《粥普‧卉药类》中记有牡丹﹑菊花等众多花卉粥品。牡丹花瓣和花粉﹐可制作保健食品和饮料﹐也是调配高级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在菜谱中﹐有牡丹银耳汤﹑牡丹花熘片﹑牡丹花里脊丝﹑牡丹花瓣酒等。一些地方用牡丹花瓣与肉共烩﹐制得肉汁牡丹﹐再和莲花肉爆炒﹐其色鲜味美﹐令人叫绝。这些以牡丹花为主的菜肴﹐不仅美味﹑清爽﹑细嫩﹑惠人口福﹐而且为食疗佳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俗话说﹕“家有百药园﹐不要请医生”牡丹还是我国广泛使用的重要药材﹐据魏《神农本草经》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肃武威挖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竹简数十枚﹐就有牡丹治疗“血淤病”的记载。用牡丹根加工制成的“丹皮”是名贵中草药。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阏血﹑清血﹑和血﹑清热﹑止痛﹑通经之功能。还有降血压﹑抗菌消炎之作用﹐久服可益身延寿。在治疗急性痲疹﹑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衰弱﹑不孕﹑乳房硬块﹑冠心病﹑白血病等的药方中﹐均少不了丹皮。据最新研究成果﹐丹皮中含有13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抗癌物质。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