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无名土楼 疑为南宋皇族后裔隐居处(组图)

【看中国2014年12月24日讯】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楼名,而在福建平和县五寨乡的寨河村却有一座无名土楼。该涂楼雄健苍凉,酷似“军事城堡”。据楼内老人历代相传,该土楼很有可能是宋朝皇室为保皇室血脉而修建的防御性土楼。

据大陆媒体报道,该土楼位于福建平和县五寨乡的寨河村,土楼前古树成荫,冬日的三角梅格外招眼,一面苔痕斑驳的楼墙映在眼前,巨大的石板门上没留下片言只字。走进楼内,除了楼门右边还保存十余间楼房外,其余只剩下楼墙,一座四方形内楼矗立在眼前,给人一种苍凉空旷之感。


福建一无名土楼,除了楼门右边还保存十余间楼房外,其余只剩下楼墙,一座四方形内楼矗立在眼前(网络图片)

走进方形楼内,空空的墙体上只留下密集梁柱榫眼,地上墙基还在,墙角一棵大树冒出楼外,墙头长满野草,仿佛诉说这土楼经历过的岁月。

“建楼的主人应是漳浦赵家堡那边的赵氏族人的一支。”据考究这座楼历史的五寨乡中心小学林国华老师介绍,南宋灭亡前夕,宋朝皇室为保存血脉,派了心腹护送部分皇子皇孙逃难至东南沿海,出于安全考虑,又从赵家堡分出一脉到平和五寨寨河村落脚,并修建造了这座防御性极强的土楼。

而赵家堡位于与平和县相邻的漳浦县畲乡湖西硕高山下,是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10世孙)流亡避难隐居的一个古城堡。


土楼前古树成荫,冬日的三角梅格外招眼(网络图片)

这座土楼和漳浦赵家堡的建筑风格基本相同,都是外圆内方,土楼中心有一座四合式四方楼,并且朝向都和闽南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相反。

“这栋土楼它是坐南朝北的,主人寓意是,身在南方,心系北方家乡;这栋楼没有名字,恰巧说明当时他们是逃难过来的,故意隐姓埋名,不敢表露自己的身份。”林国华说。

从结构上来说,这座无名土楼底层为石板砌筑,墙体为三合土夯制,楼墙厚约2米,高10米左右。土楼墙体射口、瞭望口密布,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一处瞭望台凸出墙外。林国华特别指出,正因是皇族后裔,为保障安全,土楼的修建就颇费心思,土楼内部是石砌的广场,分为楼心和外楼。

该土楼楼心是一座高约12米,长约9米的4层方形土楼,楼体射口密布,且与外楼的射口一一相对;外楼分为三层,共有120个房间,且三层的房间有内外廊道相通。

据村中年长人士介绍,在鼎盛时期,该土楼居住有500多个人,而其中的近百名赵氏族人及重要人物则居住在中心的方形土楼内。

据查,史料上如此记载,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攻陷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负年仅9岁的帝昺投海殉国。当时伴驾至崖山的赵宋王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在侍臣黄材、许达甫等人的护卫下,以16艘战船夺港而出,谋往福州,再举图复,不料到浯屿遇飓风,船沉12艘,不得已折回漳浦浦西登陆。因元军搜查甚紧,遂隐赵姓改姓黄,为了保存骨血,赵若和还分出一部分的族人,逃往平和县的五寨、国强等地隐居。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