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12月14日讯】近来有种说法,指静坐被捕是无谓牺牲,只是政客攫取光环的手段。这种诡论,我无法茍同。
虽然雨伞运动仍未能赢取实质成果,但我们都会认同这场抗争有重大意义。意义在什么地方?很多人说是“觉醒”。如果要准确一点,我会形容为:普遍市民对激进行动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了。不要忘记,目前为止尚有近三成民意支持继续占领。这事在928以前,根本没有人能够想像得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改变?原因有很多。爆发点固然是催泪弹等警察暴力,但如果有7月2日511人被捕,没有学联的罢课,没有重夺公民广场的行动,928会以这样的方式回应警察暴力吗?
如果再推前一点,我们还可以继续重溯。没有2011年两次堵路行动作为事例,戴耀廷提出的占领中环能引起回响吗?如果没有反高铁以来连串的大小行动,可以引发2011年的堵路行动吗?答案很明显:不能。
过去(或许失败)的行动,不仅为日后行动留下了丰富的参考资源,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整个社会对抗争的理解。只有社会开始对激进行动变得宽容,大规模堵路或占领才有实现的条件。
有人会质疑,静坐被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政府可以完全不理。不错,或许如此。然而,现实上又有什么行动,政府无法用警察清场,必须接受人民的诉求?也许有,但必须很多很多很多人参与。那么,如何能召集十几万群众参与超大规模的行动?答案请参考上两段。
和平占中爱说“感召”,我觉得这个修辞很老套,总是下意识抗拒。不过,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当看到朋友、同学、亲人都被捕了,你还能无动于中吗?在那一刻,你会发现自己一直顾虑的或许不是想像中那么重要,你会发现,你的“承受被捕风险能力”忽然加大了,然后你也去了现场静坐。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转化的开始。今天周保松说:“我是老师,没有道理只让学生坐在这里。坐下来很合理。”就是最好的例子。
运动无法成功,源自敌我力量太悬殊。政权愈无赖,就需要愈多足够坚韧的人民去对抗。明眼人早看出这点,所以长毛很早就说“输也要输得有尊严”。意思就是,运动很可能赢不到什么,但也要输得好好睇睇,不能让群众对行动失去信心失去希望。
现在那些不断说静坐被捕“无用”的人,到底希望打开什么行动想像呢?一千几百人在行人路上“鸠呜”,就很有用吗?有道理的我洗耳恭听,但至今还看不到任何有说服力的说法。
最后必须强调,这里无意指静坐被捕必然有效,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如果真要订出是否“无谓牺牲”的准则,那么至少包括以下一条:能够感染或鼓动更多群众,促成下一波能震慑政权的大规模行动,就是有价值的牺牲。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