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号习近平与安倍晋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时握手。
【看中国2014年11月13日讯】举世瞩目的习近平与安倍晋三的会晤终于发生了。从国际媒体的报道来看,习近平与安倍的会晤果然富有戏剧性。
一反外交礼仪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0日发表记者马尔科姆•摩尔从北京发出的报道,大标题是:“全世界最尴尬的首脑握手,习近平与安倍晋三会晤”;副标题是:“中国和日本关系的冰冷在习近平和安倍晋三首次会晤时显得清清楚楚。”
摩尔报道的开头,是戏剧性的描写:
“两年来,中国和日本领导人在一系列怨恨的纷争中拒绝彼此会晤。
“星期一,在亚太地区24国及地区领导人在北京举行首脑会晤之际,习近平和安倍晋三终于面对面了。厌恶之情表现在这两个男人的脸上。
“习近平一反外交礼仪,让安倍等待会晤他。
“在日本首相最终走上前去跟他打招呼时,习近平对他来了个不理不睬,没有只言片语的回应,而是板着面孔面向记者照相机,看上去好像是日本首相呕吐到了他的鞋子上。
“而安倍也没能摆出笑容,面色显得很疲惫。”
英国《每日电讯报》为摩尔的这篇报道配上一段39秒的视频,声色并茂地展示了上述的文字报道内容。
冰冷握手可圈可点
在11月10发出的配有视频链接的有关习近平和安倍会晤的博文中,《华尔街日报》记者李肇华(Josh Chin)和Jun Hongo也是将目光集中于两位领导人会面的动态(或曰僵硬态)戏剧性画面上,而这种画面戏剧性显然也使记者的报道语言带上了戏剧性:
“经过多年由领土争端、历史争端和参拜神社引发的紧张关系,中国和日本彼此接近,以建立一种能更能发挥功用的外交关系。星期一,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会期间会晤并握手。
“像这里的录像所显示的那样,这场会晤有些冰冷。习近平显然是拒绝搭理对方的问候,在摆姿势给记者拍照时看上去好像是跟在前面所提到的双方争议岛屿钓鱼/尖阁诸岛上啃食稀少的植被的山羊握手。”
李肇华和Jun Hongo的博文接着说:
“中国和日本早些时候发表了一份出人意料的声明,说是双方计划逐步恢复外交和安全对话,尽管双方各自把这一协议的文本翻译得好像是对方看起来退缩了。这种微妙的暗算在星期一仍然在继续。中共官方的新华社强调,习近平与安倍的会晤是应‘日本方面的请求’举行的。习近平星期一在握手时的表情也算是对这一点进行了强调。”
尴尬握手成新闻
在握手发生的当天也就是11月10日星期一,习近平与安倍晋三的尴尬握手显然成为国际媒体的主要看点。
澳大利亚主要报纸《悉尼先驱晨报》就此发出的新闻报道大标题是:
“安倍和习近平在有关中日关系的突破性会晤时尴尬握手”
路透社的报道标题是:
“中国的习和日本的安倍举行里程碑式的会晤,此前尴尬握手”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博文报道标题是:
“安倍晋三和习近平在北京进行了一次实在尴尬的握手”
光明中的阴影
当然,国际媒体并没有因为中日两国领导人的尴尬握手而把日中关系的今后走向看得一片黯淡。
例如,美国主要报纸《纽约时报》在11月10日,也就是习近平与安倍会晤的当天发表外交记者简•佩雷斯的报道标题显然就是以阳光为主旋律:
“亚太经合会期间的冰冷会晤或许是中国和日本关系解冻的开始”
然而,佩雷斯报道的开头也逃不开阴影笼罩:
“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间的会晤只是延续了25分钟,还不到两个国家领导人通常正式会晤时间的一半。他们多没有提及东中国海上处于两国关系冷淡中心的那些小岛的名称。
“两位领导人星期一在人民大会堂试图开启一个新局面。但两人之间的气氛冷得不能再冷。通常在这种外交会晤场合摆放的两国国旗明显地没有出现,以免两国国旗并列会人一种两国友好的印象。
“两人的肢体语言如何呢?在会晤的开始,在他们就座之前,安倍对习近平说话。记者们的摄影机捕捉到了习近平在听安倍说话,但没有给予回答,而是转向摄影记者,摆出尴尬的、缺乏热情的握手姿态。”
“日本京都产业大学世界问题研究所长东乡和彦说,假如这位中共领导人笑容太多,他就可能会激怒国内的民族主义观众;在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被引导着相信了安倍是不值得会晤的。”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