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王岐山“题大作” 官僚们日子难过
【看中国2014年09月18日讯】这一、两年来,中国官员的日子很不好过。在反腐和整顿党风的压力下,很多官员面临着不妙的选择。
这些官员认为,习近平上台后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讲的都是芝麻大的小事,是一些关于党风、文风、会风、政风建设的规定;中央过去曾有很多规定,但都不了了之;这次也一样,也会一阵风刮过去就完了。他们没料到,这次王岐山竟玩真的。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到今年7月31日,全国处理的违反“八项规定”的干部达六万七千余人,给予党政纪处分的干部达一万八千余人。
王岐山认为,这些“芝麻大的小事”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他在8月底召开的政协会议上表示,他抓“八项规定”的落实,要连续抓五年,要搞出业绩来。他还表示,要把推动“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落实,看作是反腐制度建设。他说,反腐要做到标本兼治,就要使党员干部“不敢”、“不能”、“不想”贪腐;讲“八项规定”也要从这个角度落实。
王岐山的“小题大做”,让整个官僚系统大为紧张。那些盼着这不过是一阵风,很快就会刮过去的官员们日子更为难过。他们会如何对付王岐山的“小题大做”呢?他们采取这样几个办法:
挂冠而去。对他们来说,当官就是为了发财,发不了财,又要受“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等紧箍咒的约束,动辄被整肃,不如挂冠而去。今年因此而下海的官员特别多。广东、温州等地都出现了官员下海潮,银行业的监管部门有好几个高管人员,也下海去了私营部门。就连往年最热火的公务员报考,今年也急剧降温。新华社3月份援引的数据称,今年23个省市中有16个省市的公务员报考人数出现了下降,平均降幅在10%左右。
用抱怨表达对王岐山“小题大做”的不满。目前,感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官员越来越多,这在一些地方官场相当流行。他们抱怨说,八项规定“太快、太宽、太严”,而公车私用、收金月饼、吃大闸蟹、住豪华酒店、外出讲排场、违反工作纪律等都是小事,无需小题大作。他们中,很多人对“小题大做”相当不满,认为对官员太苛刻,不利于社会稳定。
心存不满的官员以消极怠工抵制反腐和整风。在王岐山出席的政协会议上,有政协委员谈到,反腐以后,很多基层干部不作为了,也不干活了。有的对“八项规定”、“六项禁令”阳奉阴违。王岐山说,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各地的反应和抱怨令他吃惊。这表明一些官员群体,对反腐和整风持有牴触心理。
王岐山表示,要处理两种干部,一种是乱作为干部,一种是不作为干部。当务之急是处理乱作为,然后再处理不作为。过去乱作为的官员,现在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中纪委反贪局找谈话”、“宁遇阎王,不遇老王”,整日过着胆颤心惊的日子。
而那些不作为干部,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王岐山讲话之后,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处理不作为干部。海南处理了36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村干部,宁夏处理了交通系统9名干部,四川德阳处理了37名,武汉纪委公开处理了两名“光说不练”的区干部,等等。
相对于民不聊生,“官不聊生”肯定是个进步。问题是,这种“官不聊生”能维持多久?从王岐山的讲话看,这至少能维持五年。
更重要的是,王岐山能否打破用经济利益换取官僚对改革支持的体制惯性?这种惯性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胡锦涛,已经形成无坚不摧的势力。如今王岐山要打破这种惯性,无疑是和整个官僚系统作对。即便他本人豁出去了,保证“反腐一直在路上”,但如果他退下来后,反腐会怎样?“八项规定”又如何?
“‘八项规定’的成功与否,已经变成一场输不起的战斗”。王岐山可能很明白,不是他输,就是乱作为和不作为的官僚们输,这中间没有第三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