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为明朝马士英鸣冤(图)

 2014-09-11 10:5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扇面 马士英绘(网络图片)

明朝末年,南京城里的大街小巷,流传这样一个民谣:“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相公只要钱,皇帝当吃酒;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民谣里所说的“马家口”指的就是晚明一代大奸臣马士英。《明史》也记载马士英“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明史》中还记载马士英在南明抗清中投降判国,后又被清廷发现有通敌文书而被杀于福建延平城下。从以上文字可以确信马士英是一个卑鄙、贪婪、胆小如鼠、背信弃义的小人。虽然马士英身为东阁大学士,而且在当时画名也已经很大,但他留给世人的作品却犹如凤毛麟角,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大部分书画作品在差不多那个年代就已经被改成了“冯玉英”款,而且冯玉英确有其人,是当时江南的一位名妓,这也不难看出当时的人们对马士英的痛恨和不屑。
 
然而事实真象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完以下的文字再说。马士英在南明弘光朝覆灭后,不但得不到唐王和鲁王两股势力的支持,反而受到排挤,但他并没有因此就转投大清朝,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反清复明。清方档案证明,马士英曾经多次参加渡钱塘江攻余杭、富阳以及会攻杭州之役。1646年6月浙东兵败,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发为僧,被俘后不肯降清而就义,实属难能可贵。然而东林党人虽然承认是“事具国史”,却偏偏加一段“野史”,故意写马士英被俘后,大铖、国安父子投降,暗示马士英也同时投降了,随后清廷发现马士英、阮大铖、国安父子有通敌文书,于是才将已经投降的马士英等人杀害,杀害的地点是福建延平城。事实上马士英始终在浙江北部,和福建根本风牛马不相及。且不论马士英生前到底是不是大奸臣,单从他宁愿死也不愿降清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的气节、看出他的处世态度。就算马士英再不济,也不应该在他为国捐躯仍蒙受不白之冤。其实当时的冤案并不只是马士英一人,比如杨维桓,在阖家死难殉国后竟然被东林党人污蔑为杀妾潜逃而遭乱兵殴打致死。这也是当时《明史》有意无意地记载有误的一个有力佐证。既然连个死法都会记载有误,那生平和为人是不是也会记载有误就不得而知了,只有查阅更多资料后才能有结果。如果活在一个不是党派分争的历史下,马士英就应该算是烈士,算是英勇。因此明清史专家顾诚老先生的《南明史》在评价马士英时还是比较客观的,认为他固然不是救时之相,但把他列入《明史》奸臣传似乎过重。《明史》中一些关于马士英之死的文字,也应该是参与《明史》总纂的黄宗羲高足万斯同的不实记载,甚至是污蔑之词。至于把他同阮大铖挂在一起称之为"阉党"更是无中生有。由此可见,我们对马士英这个"大奸臣"有必要重新认识。
責任编辑: 润珍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