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趣说“三”(图)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

三读——清代梁启超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仪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

三回——著名科学家高士奇谈读书体会时说过:“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

三肯——顾颉刚读书主张肯思、肯写、肯翻,这样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造力。

三视——《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把书视为朋友、大敌、老师。

三为——培根认为读书之用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三到——宋代朱熹认为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三破——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概括为突破、磨破、识破。

三余——三国时教育家董遇,善于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读书。

三不——北京大学俞平伯教授读书倡导不苟同,不固执,不苛求。

三法——近代史学家翦伯赞读经典著作的“三法”是通读、重点读、作笔记。

三式——钱穆先生读书归纳出直闯式、跳跃式、闲逛式。

三遍——梁启超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

三个比喻——西汉文学家刘向为了劝勉不同年龄的人读书求学,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