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政府采购 为何“一公就贵”(图)

【看中国2014年08月31日讯】在购物过程中,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廉价物美,但中国大陆许多地方政府的采购却是“价格越高越好”。据大陆媒体报道,河北某地政府在招标一个绿化项目时,放弃本地产的几百元一棵的杨树,从南方引入胸径40厘米左右的大银杏。这些银杏树出厂成本数千元,长途跋涉运到河北后,每棵树的费用变成了5万元。此前也有类似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公就贵”现象?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公款消费,中共地方政府采购“越贵越好”(网络图片)

一是 财政经费增加了

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各地绿化经费也“水涨船高”。比如,2011年底,上海市调整了浦东新区公园绿化养护定额,四星级公园按一级绿地30.59元/平方米/年标准调整,而原来一级绿地的经费标准只有11.34元。媒体报道称,浦东新区公园的养护经费原来是1090.52万元/年,定额提高后年度养护经费2182.82万元,增加了1092.3万元。

二是 绿化的工作经费也更容易申请了

比如,为进一步落实沧州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大干5年、全市增加林地150万亩”的绿化奋斗目标,加大“三个百万亩绿化行动”的推进力度,沧州市林业局就申请解决造林绿化工作经费10万元,以确保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是 监管放松了

与办公楼建设、地铁工程相比,绿化经费往往是“小菜一碟”,很容易成为政府采购的“死角”,以及审计监督的“空白点”。这些年,“高价绿化”越来越多。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监管不到位。

四是 官员胆子大了

从2008年后,杭州市在三年内投资1600亿元用于城市建设,与此同时,杭州市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也在增加。有办案人员把“城建腐败”的特点概括为“三多一高三化”—受贿案件多、串窝案多、涉及部门多;涉案金额高;潜伏期长、腐败趋于隐蔽化,能力较高、腐败趋于智能化,手法更新、腐败趋于迂回化。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雁过拔毛的“老虎”与“苍蝇”越来越多地被揭露出来。

五是 老板胆子更大了

为争到园林绿化工程,有的老板可以说是不择手段。

六是 追求政绩

不顾财力,不顾民生,过分追求城市的“靓丽”,以显政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教育与研究中心教授任建明指出,贪大求洋、南树北种等愈演愈烈的“ 绿化奢侈病”,脱离了园林绿化的本意,一些领导干部把园林绿化当成长袖善舞的工具,不仅造成浪费,还为腐败留下了空间。

最近,江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历时4载,耗资数百亿元,因为戴着“一号工程”的帽子,这场“脱离实际”“好大喜功”的工程得以强力推进。但是江西并不是一个富裕的省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